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课件:第5课伤仲永(共60张PPT)精要.ppt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课件:第5课伤仲永(共60张PPT)精要.ppt

  1. 1、本文档共5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课件:第5课伤仲永(共60张PPT)精要

1、父利其然也,日扳(pān)仲永环谒(yè) 于邑人,不使学。 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请仲永题诗。 3、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他的天赋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1、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父利其然也。 3、不能称前时之闻。 4、泯然众人矣。 --愤怒语气 --惊叹语气 --遗憾语气 --痛心语气 揣摩下列句子的朗读语气。 1、题目《伤仲永》的“伤”是什么意思? 本文用“伤”字点出作者的写作意图。“伤”是哀伤,哀怜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对方仲永这样的人才,“泯然众人”的哀伤,惋惜之情。 《伤仲永》叙述了方仲永5岁到20岁才能发展变化的故事。 1、方仲永的才能变化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童年时期—— 少年时期—— 青年时期—— 才思敏捷,天资非凡 才思衰退,大不如前 才思平庸,与众无异 “忽啼求之”、“即书诗四句”; “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父异焉”、“邑人奇之” “不能称前时之闻。” “泯然众人矣。” 表现在—— 伤仲永 伤 生五年 十二三 又七年 年龄 才能 指物作诗立就 不称前时之闻 泯然众人矣 先天的智慧固然是成才的重要条件,但后天的教育更为重要。 请看图示方仲永的变化经历 小时候 十二三 时 二十左右 作诗立就文理可观    不能称前时之闻 泯然众人矣 “受于人者不至也” 不使学 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表现如何? 叙事 议论 2、方仲永“泯然众人”的原因是什么? 4、课文运用了哪两种表达方式?二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基 础 深 化 所闻 所见 所闻 所感 3、课文是以什么来组织和安排材料的? 5、课文最后一段的议论讲了什么道理? 后天教育对一个人是否成才是至关重要的 2.阅读课文第3段,思考下列问题: ①这一段在语言表达方式上有何特点? ②这一段“受于天”指什么?“受于人”又指什么? ③这一段讲了几层意思,作者要表明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阅读课文第3段,思考下列问题: ①这一段在语言表达方式上有何特点? 本段以议论为主 ②这一段“受于天”指什么?“受于人”又指什么? “受于天”是指人的先天条件好,即有天赋。“受于人”指人的后天学习和受到的教育。 ③这一段讲了几层意思,作者要表明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讲了两层意思: 从“王子曰”到“不至”是第一层,揭示仲永才能泯灭的原因,即“受于人者不至也”; 从“彼其……”至文末是第二层,由仲永引申出天赋差的人如果不“受之人”,结局更加可悲。这一段作者主要强调了后天的努力学习接受教育对成才的重要作用。 * * * 有这么一个故事 有人得到一颗非常珍贵的种子。这颗种子种下以后,会开世界上最美丽的花,会结世界上最甜蜜的果。 几年以后,他的朋友都以为它已枝粗叶茂,开花结果了,纷纷前来向他要这颗果树的种子,谁知道,他连那颗种子都还没有种下去呢。 “你为什么不种下去呢?”朋友们诧异了。“我怕种下去会晒死。”那人回答说。 “可以早晚浇点水嘛。” “我怕浇水会把它泡烂。” “那可以开沟排水呀!”朋友们指点着。 “啊,这么珍贵的种子,不怕被飞鸟啄掉吗?我舍不得播下去呢!” 请大家都想想说说:这颗种子的结局怎样? 种子干瘪了,死了,再也不能开世上最美的花,结世上最甜的果。 没了大地的营养,没了风雨的磨炼,少了后开的培养,种子再好也不可能体现它的价值。 种子如此,那先天聪明优秀的人呢?不经过后天的努力学习,他(她)会怎样?让我们来看方仲永吧,听听他的故事。 EXIT (一)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自己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 (二)抓住本文借事说理的特点,弄清材料与观点的关系,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 (三)注意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揣摩精当的语言。 (四)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封舒国公,改封荆,世称荆公。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仲 隶 尝 啼 焉 邑 扳 谒 称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