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吟论李少君诗歌空间叙事论文楚.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夏吟论李少君诗歌空间叙事论文楚

刊于《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7期 文章得其微 物象由我裁 ——论李少君诗歌的空间叙事 夏玲a 夏坤b (昭通学院人文学院,云南 昭通 657000;昭通学院艺术学院,云南 昭通 657000) 摘要:李少君诗歌有四个方面特点:对自然空间进行审美叙述,以大境界对空间进行调度,善用空间参照物,书写多层次社会空间。空间叙事在李少君诗歌中发挥了独特的审美作用,空间叙事在表达诗人情怀中起到的特殊作用。 关键词:李少君;当代诗歌;空间叙事;空间美学 文学要纪录时间和空间中人的身体和内心活动,诗歌作为文学的重要样式,它的表现形式和对象也不能脱离时间和空间。按通常西化的说法:诗歌属于时间的艺术,绘画和雕塑则属于空间的艺术。我国古代则十分强调“诗画同源”和“诗画一体”,诗讲究“诗中有画”,画讲究“画中有诗”,通过“时空合一”而达“天人合一”是我国古代文人追求的理想艺术境界。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许多精彩的诗情与画意渗透的意境深远的空间描写,精彩的中国古诗中时间和空间相互支撑。 中国古诗既是时间叙事的艺术,也是空间叙事的艺术,这一点,庞德在翻译中国古诗时注意到了,对中国古诗的“空间象思维”“意象立体化”进行了阐述,并在自己的诗写中加以运用。现在,西方诗人和诗评家越来越认同“雕塑和绘画不过是时间凝止的无声空间,而诗歌是在时间之流中运动着的空间”[1],西方诗学主动学习我国古诗的空间艺术表现方式,并反过来运用在绘画、雕塑、建筑和戏剧中。 阅读李少君的诗歌,感受他的诗歌在总体格调简洁明朗清新的基础上,视角气象深远辽阔,审美意境有鲜明可感的空间化特点,空间视角、空间思维、空间表达对丰富诗歌意境有重要作用。李少君诗歌空间包容量巨大,常能有效地调度空间来“以物观物”、“以我观物”、“由物及心”、“以物观心”和“以物传心”,有效的空间意象营造是他的部分诗歌产生巨大感染力的因素之一。诗人对空间的敏感性体验、审美性表达对增强诗歌韵味丰富诗歌意义有重要的作用。 对自然空间进行审美叙述 空间的不可穷尽,指向无限。而诗人对空间的表达往往和诗人的内心空间相关,“天地入胸臆,吁嗟生风雷。文章得其微,物象由我裁。”(孟郊《赠郑夫子鲂》),哲学上的形而上是用概念来表达的,而诗歌中的形而上则是用形象来表达的,诗写中形而上的方面,更多地和作者的心胸、境界、气象有关,“我会日复一日自我修炼/最终做一个内心的国王/一个灵魂的自治者”。 李少君自己说“对于我来说:自然是庙堂,大地是道场,山水是导师,而诗歌就是宗教”[2],作为自然的存在,是空间上的存在,这以空间形式存在着的自然让我们心动,这自然能引领我们获取新的生命体验。如果你在“在荒芜的大地上/以山水为诗/在遥远的岛屿上/会唱浪涛之歌”(《自道》)。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自然空间本身的美,成为李少君的诗写对象。李少君书写自身在自然怀抱中的感悟,不是“伪牧歌”式的写自然,和许多诗歌把空间仅仅作为诗写背景来叙述也不同,他的许多诗歌“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自然情景自然空间本身就是他诗歌的叙事主角和内容,我们先来看他的《神降临的小站》,首先展开自身在场的空间场景: 三五间小木屋/泼溅出一两点灯火/我小如一只蚂蚁/今夜滞留在呼伦贝尔大草原中央/的一个无名小站 然后进入自身心境空间:独自承受凛冽孤独但内心安宁 随后以重低音的快节奏,在方位词“背后”“再背后……”的统领下,展开密度很大的并置空间意象群: 背后,站着猛虎般严酷的初冬寒夜 再背后,横着一条清晰而空旷的马路 再背后,是缓缓流淌的额尔古纳河/在黑暗中它亮如一道白光 再背后,是一望无际的简洁的白桦林/和枯寂明净的苍茫荒野 再背后,是低空静静闪烁的星星/和蓝绒绒的温柔的夜幕 六个层面的空间顺序展示,犹如积木块被联动推倒,视觉上有联动效应。在化景为图、化景为诗中,诗人为我们叙述的场景本是静的,却因为诗人主体的瞬间联想而动,这动态联动场景让心灵进入了动态审美空间。在空间推移递进,展开了一幅有浑雄之势的长卷画幅后,在营造了充足的恢宏深远的空间意境后,诗人单独起段推出结句: 再背后,是神居住的广大的北方 全诗由近到远、由小到大、由实到虚。由自身如“小蚂蚁”般在场居住的空间“小木屋”“小站”,到想象中的大空间“神居住的广大的北方”,“诗人在神妙的激情片刻,文思泉涌,全神贯注,进入忘我境界。而诗歌承载的就是这种心灵感悟到的万象云集的片刻,非得用瞬时空间并置的手法才能加以表现。”[3],这首诗就是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来并置了多个空间意象,最终完成澄明的主客融合一体的“天人合一”诗性空间构建。作者对空间的审美体验是平静道出的,却营造出一种喷薄之势,表达出了一种开阔、顿悟、宁静的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