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后附录古诗词理解赏析.docVIP

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后附录古诗词理解赏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后附录古诗词理解赏析

八年级下册课后附录古诗词理解赏析 1赠从弟(其二)??刘桢(汉末诗人)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诗意】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刚劲!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难道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 【注释】①选自《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魏诗》卷三。刘桢(?--217),汉末诗人,建安七子之一,以五言诗著称。有《赠从弟》诗三首,都用比兴。这是第二首。作者以松柏为喻,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从(zòng)弟,堂弟。全诗文字平实,风格古朴。 ②亭亭:高耸的样子。③瑟瑟:形容风声。④一何:多么。⑤罹(lí)凝寒:遭受严寒。罹,遭受。凝寒,严寒。 【赏析】本诗以松来比喻堂弟的品性,有赞美和勉励两重意思,希望堂弟在政治上能坚持理想,不同于流俗,其实也是自况。 1.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人赞美了松柏的凛然正气,表现自己对高风亮节的赞美和追求,并勉励弟弟要有松柏一样坚贞的品质。? 2.展开联想与想象,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所展现的画面。? 严冬季节,那凛冽的风霜冰雪一齐向轻松袭来,轻松巍然挺立,毫不动摇。 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唐初诗人)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释】:1之:到,去。2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3悠悠:渺远的样子。3怆然:悲伤凄凉。4泪:眼泪。5“初唐四杰”:五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诗意】?三秦之地拱卫着都城长安,弥漫的雾中怎么也望不到想象中的五津。我与你都充满着离别愁意,(因为我们)都是远离家乡,外出做官的人。只要四海之中有了解自己的人,天涯海角好似亲密近邻。(我们)不要在分手的路口,像青年男女那样(让泪水)沾湿佩巾。? 【赏析】《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作者在长安的时候写的。“少府”,县尉的通称。这位姓杜的少府将到四川去上任,临别时赠送给他这首送别诗。?该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千古传诵。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首诗既表现了诗人宽阔襟怀、远大抱负,又充满了对朋友的真挚的情谊。?赏析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示例: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只要彼此了解,心心相连,那么即使远隔千山万水,也像近邻一样。诗句一改古代许多送别诗的伤感,气势豪迈,意境开阔。? 1.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首联中哪些字用得好,为什么? 首联“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首句写送别之地长安被辽阔的三秦地区所“辅”,突出了雄浑阔大的气势。第二句点出友人“之任”的处所——风烟迷蒙的蜀地。诗人巧用一个“望”字,将秦蜀二地联系起来,好似诗人站在三秦护卫下的长安,遥望千里之外的蜀地,这就暗寓了惜别的情意。“望”字不仅拓宽了诗的意境,使读者的视野一下子铺开,而且在心理上拉近了两地的距离,使人感觉到既然“五津”可望,那就不必为离别而忧伤。这一开笔创造出雄浑壮阔的气象,使人有一种天空寥廓、意境高远的感受,为全诗锁定了豪壮的感情基调。? 2.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诗人劝慰友人:我和你都是远离故土、宦游他乡的人,离别乃常事,何必悲伤呢?此次友人孤身前往蜀地,远走天涯,举目无亲,更觉惆怅,作者在这里用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宽慰朋友,藉以减轻他的悲凉和孤独之感。惜别之中显现诗人胸襟的阔大。? 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名句,这两句诗好在哪里?请作赏析。 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作,大多感情悲伤,基调低沉,而王勃的这两句诗则全无悲伤之情,写得昂扬乐观,能给朋友以安慰和鼓励,这种对待离别的积极态度值得称道。 4.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慰勉友人不要像青年男女一样,为离别泪湿衣巾,而要心胸豁达,坦然面对。足见情深意长,同时,全诗气氛变悲凉为豪放。? 3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唐初诗人)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诗意】?见不到往昔招贤的英王,看不到后世求才的明君。想到历史上的那些事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无奈,独自凭吊,我眼泪纵横凄恻悲愁!? 【赏析】起笔先声夺人,在古往今来这巨大的时间跨度中,感叹前贤已去,后贤未及,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两相映照,分外动人。这首诗以慷慨悲凉的调子,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 1.“古人”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 2.诗人为什么“怆然而涕下”?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