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 马说》课件 新人教版.pptVIP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 马说》课件 新人教版.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 马说》课件 新人教版

“伯乐相马”最初见于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七:“使骥不得伯乐,安得千里之足。”  伯乐:相传为秦穆公时的人,姓孙名阳,善相马。 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人,姓孙名阳。据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在羊肠小道上,马蹄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皮肤也受了伤;浑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行还是拉不上去。伯乐见了,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伤心流泪,并且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盖在千里马身上。千里马低下头吐气,仰头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这是在感激伯乐体贴它啊。 后来韩愈才引用于《马说》中,才有了著名的“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西)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因曾任吏部侍郎,所以又有“韩吏部”之称。谥号“文”,所以又世称“韩文公”。唐代文学家。 韩愈三岁而孤,由嫂抚养,刻苦好学。及长,尽通六经百家之学。贞元八年进士,曾任汴州观察推官、四门博士、监察御史等官。因关中大旱,上疏奏请减免徭役租赋,得罪权贵,被贬为阳山令。后又因上书谏阻迎佛骨,触怒宪宗,几乎被杀,乃贬为潮州刺史。穆宗时,官至吏部侍郎,卒年五十七。   在文学上,他领导了著名的古文革新运动,反对浮艳华美的骈文,恢复散句单行、自由朴实的秦汉散文艺术,掀起了散文的新高潮,奠定了唐宋八大家古文的基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散文无论说理、叙事、言情,均写得生气流动、雄奇奔放,被誉称为“文起八代之衰”。 “不虚南谪八千里,赢得江山都姓韩”。 马说 韩愈 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韩愈文选》中的《杂说》。《杂说》共四篇,《马说》是第四篇。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795—800)。其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门,而阍人(守门人)辞焉”。尽管如此,他仍然声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后相继依附于宣武节度使董晋、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幕下,郁郁不乐,所以有“伯乐不常有”之叹。 1.疏通文意,掌握重点词句的意思。 2.探究原因,知道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 3.把握主题,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情感。 自学指导(一)疏通文意 【自学内容】:翻译课文,掌握重点字句的意思。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自学方法】: 1.根据预习所查重点字词的意思,自主口头翻译,标记疑难点。 (4分钟) 2.小组交流,探究疑难点。(2分钟) 3.小组无法解决的疑难点,提问,其他同学帮忙解决。 【自学时间】:自学4分钟+讨论2分钟 自学指导(二)探究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 【自学内容】: 1.“伯乐”和“千里马”之间有什么关系? 2. 没有遇见伯乐,千里马的命运会怎样? 3. 千里马的才能被埋没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是什么? 【自学方法】: 圈划关键句、原句回答。 【自学时间】:1分钟 自学指导(三)理解文章作者的写作目的及所表达的情感。 【自学内容】:“伯乐”和“千里马”各指什么?作者借伯乐和千里马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自学方法】: 1. 听课手册P65“追溯背景。 2. 找出能表达出作者思想感情的词句,品读、揣摩。 3. 探究各段最后一句的“也”字所表达的不同语气,揣摩作者情感。 【自学时间】:5分钟 1. “千里马”指人才,“伯乐”指识别人才赏识人才任用人才的人。按常理来说,应是先有马,然后才有对马的认识。然而对于千里马来说,情形便有所不同,世上先要有会相马的伯乐,然后才能发现千里马。千里马是常有的,可伯乐不常有,表明千里马多伯乐少。因为没有人识得好马,即使有了好马,也只是被当作一般马对待。所以,对千里马来说,贵在发现有“马”,贵在伯乐。 也就是说要有伯乐来发现人才爱护人才,在韩愈看来,世界上缺乏的不是人才而是发现人才的人。 2.揭露封建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现象,表明 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 (“祗辱于,骈死于”——反映了作者对千里马的同情和怜悯。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为千里马鸣不平之愤,流露一种无奈委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smfj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