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侵略国界说的研究.pdf
●东吴法学先贤文录
侵略国界说的研究术
梁 鏊 立
凡是留心现代国际法新趋势的人,都不能忽视了二种互争雄长的势力。一种是传统①的所谓国家主
权论所代表的,而其他一种则为大战以后革新的国际舆论所主张。前者理论的根据,可远溯于霍布斯
(Hobbes),他承认国际法的规则未经个别国家明白的或默示的采取,即对此国家无拘束力,因为国家的
主权是不被外界所束缚的。有了这个前提,有些国家,一方面虽然参加国际组织,讨论关于国际立法的
事件,他方面对于凡是足以剥削或限制国家 自由的国际协定或条约,它们便避之若浼。后一势力,则根
据于国家相互生存之一社会事实,认定国际社会,是一大规模的人民团体 (奥国学者凯尔森 [Kelsen]称
之为civitasmaxima),各个国家,只有职能 (ocmpetence)的享有,而无个别的意志。国际法只是分配此
种职能的规则,并非什么综合的国家意志的表现。而这些职能的分配,却是根据于个人的企望与要求,
原载 《外交评论》第2卷第9期 (1933年)。
原刊编者按 :侵“略”与 “自卫”之区别何在?侵略国之界说,应如何确定?此实为 目下国际法上争论之点,关系今后国际和平,至
为重大。作者精研国际法颇负时誉,近方 自日内瓦归来,对于国际法上之最近趋势,尤有深刻的认识。兹特为本刊撰述此文,说理详明,
论断精当,殊值得一读。用志数语,以作介绍。
梁望立先生(1903--1979年),浙江新昌人,1926年毕业于东吴大学法学院(第九届),先后担任武汉国民政府外交部秘书、南京
国民政府司法部秘书及上海区高等法院推事。1929年5月,被派任驻华盛顿公使馆秘书,1930年获得美国乔治 ·华盛顿大学法学博士
学位,旋又获卡内基和平基金会国际法教师研究员奖学金 ,进入哈佛大学法科作访问学者。其间,曾以中国代表团技术顾问身份出席国
际联盟大会和海牙国际法编纂会议。1933年回国,任国民政府行政院顾问,并兼任东吴大学法学院教授 ;1936年,任外交部条约委员
会专任委员,从事法律及条约审议工作。抗战开始后,梁先生奉派赴欧,开展抗日宣传工作,担任驻英大使馆一等秘书。
1945年,他先是奉派出席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伦敦战犯委员会”等国际会议,接着又参加了旧金山联合国制宪会议,是少数几个见证联
合国诞生的中国人之一。应联合国秘书长之聘,梁先生从1946年起担任联合国秘书处国际法编纂司司长 ,主持国际法发展和编纂工作 ,
同时负责 《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年报》编辑出版,直到1964年满6O岁退休为止。荣退时联合国秘书长UThant曾专门致函感谢,称 “自
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创设以来,阁下对该委员会之工作及成果所作之贡献,将长久令人怀念。这些年来阁下之优异表现,的确树立了一
个国际公仆所必须具有之高度水准”。1968年,梁先生回到台湾,1969年至 1972年担任 “外交部”顾问兼 “条约司”司长,1970年被推举
为海牙常设仲裁法院仲裁员,并先后在台湾政治大学和东吴大学执教。1971年,东吴大学成立法律研究所,梁先生受聘担任首任所长,
并主编 《东吴法律学报》。梁先生学问精深,享誉海外,大量论著刊发于 《哈佛法律评论》、《英国国际法年鉴》、《美国国际法季刊》、《法
国国际公法季刊》等国际名刊之上。
以上介绍,主要参考了我国台湾地区赵国材教授所著 《梁望立先生对国际法发展与编纂之功绩》一文。——校勘者注。
① “传统”原文作 传“习”,现据今 日通常用法改正,下同。——校勘者注。
· 15O ·
侵略国界说的研究
不是专为国家促进少数人的利益的工具。
大战以后 ,各国人民厌战心理的普遍,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在这种心理所表现的国际运动中,废弃
战争,自是国际法上的中心问题。因为战争手段的采取,为国家主权极端的行使。盖当一个国家,不惜
将其生存为孤注之一掷 ,我人 自不能不认它是将传统的主权论所赋与的权能或机会 ,尽量地利用。因
此之故,从主权论者看来 ,别种国家 自由,可被剥夺或限制,可是战争权既为主权的最重要部份,却不
能轻易放弃。但从个人方面的观点看来 ,战争权的行使,在许多的例子上,只为政府一时政策的实施,
很②少计及人民的利益,假使国际法上承认战争是国家的职能,便是违反个人的福利。以个人为主体的
新国际法,自难载有此种足以妨害国际社会之安全的原则。
这个境地,现行的国际法,自然尚未达到,但却不是完全属于玄想的范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