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循环系统.ppt

  1. 1、本文档共6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六循环系统

第二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 一、心肌的收缩的特点 1、全或无式收缩 2、对[Ca2+]o依赖性大 3、不发生强直收缩 强直收缩:当肌肉接受一连串彼此间隔时间很短的连续兴奋冲动时,由于各个刺激间的时间间隔很短,后一个刺激都落在由前一刺激所引起的收缩尚未结束之前,就又引起下一次收缩,因而在一连串的刺激过程中,肌肉得不到充分时间进行完全的宽息,而一直维持在缩短状态中。肌肉因这种成串刺激而发生的持续性缩短状态,称强直收缩。 二、心动周期及心脏的泵血过程 (一) ?心动周期概念: 心房或心室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构成一个活动周期。(收缩期和舒张期) 决定因素: 心率 心率:75次/min 心动周期 = 60s/75 = 0.8s 特点 四、心脏泵功能的调节 (一) 搏出量的调节 Frank-Starling曲线 2. 后负荷 3.心肌收缩能力 心肌不依赖于前、后负荷而改变其力学活动,而依赖于心肌收缩能力的一种内在特性。 这种与初长度无关,与心肌内在功能状态有关的调节,称等长调节。 影响因素: ① 肾上腺素 →心肌收缩能力↑ ② 心衰→心肌收缩能力↓ ③ [Ca2+]↑ →心肌收缩能力↑ ④ ATP酶的活性↑ →心肌收缩能力↑ 心肌的收缩 1. 局部电流传导T导管膜 2. L型钙通道开放,促进钙释放 3. Ca2+浓度升高,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发生 (二) 心率的调节 一定范围内,心率↑→ 心输出量↑ 心率>180/min → 心输出量↓ (舒张期过短) 心率<40/min → 心输出量↓ (心室充盈已达极限) 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心率↑; 体温↑→心率↑ 五、心脏泵功能的储备 心力储备: 心输出量随机体代谢的需要而增加的能力。 六、心音和心音图 用听诊器在胸壁的某些部位,可听到该声音,称心音。 用换能器将该机械振动转变成电信号,称心音图。 第一心音(心室收缩开始的标志) 第二心音(心室开始舒张的标志) 第三心音(快速充盈末期) 第四心音(心房收缩) 第四节 血管生理 一、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 (一)血流量( Q,容积速度 ): (二)血流阻力 二、动脉血压 原因二:心脏射血和外周阻力。 心脏射血动力:动能推动血液流动; 势能形成对血管壁的压力 外周阻力:小动脉和微动脉对血流的阻力。 (?)心脏射血是间断的,但血液在动脉中的流动却是连续的。 原因三(缓冲因素):主动脉、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缓冲动脉血压的波动。 (二)动脉血压的正常值 1.收缩压:100~120 mmHg 心室收缩时A血压急剧升高,在收缩期的中期达到最高值。 2.舒张压: 60~80 mmHg 心室舒张时,主动脉压下降,在心舒末期动脉血压的最低值。 3.脉(搏)压: 收缩压与舒张压的差值 30~40 mmHg (二)动脉脉搏 略 四、静脉血压与静脉回心血量 (一)静脉血压: 1. 中心V压:4~12 cmH2O 右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的血压。 心脏射血能力—反变 静脉回心血量—正变 判断心功能的指标之一 2. 外周静脉压: 各器官静脉的血压。 (二) 影响静脉回心血量的因素 1.体循环平均充盈压:正比 2.心脏的收缩力:正比 3.重力和体位 平卧→直立:V回心血量↓ ①患肢抬高→利V回流,防水肿 ②心衰取半卧位→下肢V回心量↓ (∵平卧回心量↑→前负荷↑→肺郁血↑→呼吸困难) ③久蹲突站→血滞留下肢→V回心量↓→心输量↓→Bp↓→脑、视网膜供血不足→暂时的头晕、昏厥,视物不清。 4.骨骼肌的挤压作用 骨骼肌 静脉瓣 五、微循环 (一)概念: 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功能:完成血液和组织之间的物质交换。 (二) 微循环的血流通路 迂回通路(营养通路):物质交换 血液→微A→后微A→Cap前括约肌→真Cap网→微V (四)微循环的血流动力学(了解) 1.Cap血压 Cap前阻力/Cap后阻力:反变 5/1 → 20 mmHg (五)血液和组织液间的物质交换方式 扩散* O2 , CO2 ,Na+, 葡萄糖 2. 滤过与重吸收—水和溶质 滤过:Cap内 →Cap外 重吸收:Cap外 →Cap内 3. 吞饮:大分子物质 六、组织液的生成 (一)

文档评论(0)

taotao0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