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研究生城市经济学研究教学大纲
研究生《城市经济学研究》教学大纲
本文档由【中文word文档库】提供,转载分发敬请保留本信息;
中文word文档库免费提供海量范文、教育、学习、政策、报告和经济类word文档。
课程代码:ECON6031周学时3Paddison, Ronan (2001),Handbook of Urban Studies, SAGE Publications.(中文版:诺南·帕迪森编,2009,《城市研究手册》,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专题二】城市化还是城镇化?
1.城市化和城镇化,为什么中国官方称城镇化?
2.城邦与城市。村庄,集镇,城市。“公民(Polites)”抑或“户籍”制度。
3.中西方城市的比较。
【讨论】
a.“城市化”抑或“城镇化”:概念、政策及行为(“城市化”与“城镇化”概念之辨)。
b.希腊城邦制度与西方城市演化走向。
c.中国城市的设市标准应该怎么制定?改革的方向应怎样?
【参考文献】
阿瑟·奥沙利文,2008,《城市经济学》第1章、第2章、第5章,北京大学出版社。
保罗·诺克斯、琳达·迈克卡西,2009,《城市化》,科学出版社。
蔡晓旭,《古代希腊城邦的形成》,《史学集刊》2008年第3期。
费尔南·布罗代尔,1992,《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第8章“城市”,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顾准,1982,《希腊城邦制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库朗热,2006,《古代城邦——古希腊罗马祭祀、权利和政制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亚里士多德,1965,《政治学》,商务印书馆。
约翰·冯·杜能,1986,《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商务印书馆。
杨共乐,《古代希腊城邦特征探析》,《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
赵冈,2006,《中国城市发展史论集》第6章,新星出版社。
【专题三】企业选址、产业集群、城市发展
1.企业选址。
2.集聚经济。
3.生产性服务业选址与集聚的特点。
【讨论】
a.企业发展环境变化与中国城市化动力机制的关系。
b.中国企业对外投资选址的决策因素分析。
c.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新特征。
d.在城市与全球经济存在很强关联的条件下,国家与城市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哪些变化?
【参考文献】
费孝通,(英文版1939),2001,《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商务印书馆。
顾林,2009,《中国的经济革命:20世纪的乡村工业》,江苏人民出版社。
Krugman P,Increasing returns and economic, geography,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1) 99: 183- 199.
Philip McCann, Tomokazu Arita, Ian R.Gordon.Industrial clusters, transactions costs and the institutional determinants ofMNE location behaviour. 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view11( 2002) : 647- 663.
Porter, M.E.Clusters and the neweconomics of competition.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8) November- December, 77- 90.
申玉铭、吴康、任旺兵,《国内外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的研究进展》,《地理研究》2009年第6期。
丝奇雅·沙森,2005,《全球城市:纽约 伦敦 东京》,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
王辑慈等,2001,《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
周伟林,2008,《企业选址智慧》,东南大学出版社。
周伟林、严冀,2004,《城市经济学》第2章、第3章,复旦大学出版社。
周伟林,《企业选址、集聚经济与城市竞争力》,《复旦学报》2008年第6期。
【专题四】区域视角的中国城市化模式研究
1.高度重合的五张图。
2.城市化模式分类。
3.地方的城市化模式。
【讨论】
a.中国城市化模式:机遇、困惑和选择。
b.中国城市化的影响因素辨析。
c.比较研究各种地方的城市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安德鲁·M·哈默、琼汉尼斯·F·林,2003,“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模式、问题和政策”,《区域和城市经济学手册》第二卷,经济科学出版社。
布赖恩·贝利,(英文版1973,1981),2008,《比较城市化——20世纪的不同道路》,商务印书馆。
仇保兴,2009,《C模式之一,应对机遇与挑战——中国城镇化战略研究主要问题与对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丁成日,2009,《城市增长与对策——国际视角与中国发展》,高等教育出版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