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综合测试1[.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4综合测试1[

2014届综合测试1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24分) ( )1、下列各物质的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石蜡熔化 B.汽油挥发 C.鸡蛋变臭 D.水结成冰 ( )2、2009年在哥本哈根召开了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大力提倡“低碳生活”。 “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能量要减少,从而降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下列不属于“低碳生活”方式的是 将工厂排放的二氧化碳用石灰水吸收 短时间不用电脑时,关掉不用 的程序,启用电脑的“睡眠”模式 多用永久性的筷子、饭盒,尽量避免使用一次性的餐具 多步行,骑自行车,尽量选用公共汽车交通,少开车 ( )3、虾青素(C40H52O4)是一种具有极强的抗肿瘤、抗氧化性能的物质,可增强动物免疫力。下列有关虾青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相对原子质量C --12 H—1 O—16) A.虾青素分子由96个原子构成 B.虾青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1.7% C.虾青素是一种有机物 D.虾青素分子由碳、氢、氧元素组成 ( )4、已知,氨气(NH3)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其水溶液被称为氨水。在实验室可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来制取氨气。实验室现有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实验室制取氨气选用的实验装置及连接顺序正确的是 ( )5、某同学查阅资料获得有关物质燃烧的信息: 由此形成以下几点认识: ①利用钠与氯气的反应原理可生产大量的食盐,②镁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③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与,④使用CO2灭火应有所选择。上述认识正确的是 ( )6、氢氧化钴[Co(OH)2]受热易分解,能与酸性溶液反应,可作涂料和清漆的干燥剂,制备方法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钴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弱 B.①为置换反应,②为复分解反应 C.氢氧化钴的化学性质稳定 D.氢氧化钴可以干燥氯化氢气体 ( )7、下列图象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 A.向一定量的盐酸和氯化钙混合浴液中滴入碳酸钠溶液 B.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固体中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 C.向一定量的盐酸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D.一定温度时,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 ( )8、 下列是分析已经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的相关实验,其中合理的是 序号 实验目的 实验过程 ① 证明变质 取少量溶液,滴加盐酸,将生成的气体通入石灰水 ② 确定成分 取少量溶液,加入石灰水,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③ 测定纯度 取一定量溶液,加入盐酸,用氢氧化钠固体吸收气体,称量 ④ 除去杂质 取溶液,滴加石灰水至恰好完全反应,过滤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二、非选择题(共26分) 28.(4分)在点燃条件下,A和B反应生成C和D。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3分)(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H-1 O-16 N-14) (1)生成物中单质的化学式为 。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在该反应中生成C和D的质量比为 。 29、(4分)向装有等量水的A、B、C烧杯中分别加入10 g、20g、25 g 硝酸钠固体,充分溶解后,现象如图1所示。 (1)图2中能表示硝酸钠溶解度曲线的是 (填“甲”或“乙”)。 (2)要配制50g25%的甲溶液,需要的温度范围是 t1℃(填“大于”、“小于”、或“任何温度”) (3)由图2分析,若分别将100g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对所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填字母〕 A.甲、乙都是饱和溶液 B.所含溶剂质量:甲<乙 C.溶液质量:甲>乙 D.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30、(6分)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在探究碱溶液与酚酞作用的实验时,发现了意外现象:氢氧化钠溶液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成了红色,可是过了一会儿红色就消失了。这是什么原因呢?他们依据所学的化学知识,分别对这种意外现象的成因作了如下猜想: 甲:可能是酚酞变质造成的; 乙: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的缘故; 丙:可能是酚酞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红色消失; 丁:可能与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太大有关。 (1)甲同学刚提出自己的猜想,就遭到其余三位同学的否定,三位同学的理由是

文档评论(0)

xxj165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4月1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