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结社自由的后果:公共组织的多元化,利益集团大量出现。 结社自由前提下,大集团是否会对小集团产生压制,从而产生多数人暴政,进而有了新的不平等? 一种解释奥尔森的搭便车理论 纽约公交工人的罢工风波,2005 起因:都市交通局与地方工会,就养老金问题无法达成一致。交通局提出,未来新录用的工人必须抽出收入的6%作为自己的养老金筹款,增幅为2%。地方公会坚称不会出卖新录用的工人,不予妥协 过程:公会组织3万人的罢工,700万纽约市民寒冬里步行上班。另一方面,交通工人原本在纽约公共行业中处于高待遇群体,其索求过多引起市民不满,有人声称:把那些工会的人抓起来,仍监狱去吧。舆论越来越导向交通局。 结果:罢工一周。养老金增幅改为1.5%,每个公交工人获得8000美元现金收入。 中国行业协会的“二政府”形象 审批变核准换汤不换药。一些部门一方面纷纷削减审批,另一方面却以核准、评估、检测、鉴定、准运、核销等名义搞变相审批。 企业负担明减暗增;有些部门把行政收费转移至下属单位,“收款机”依然,无非换了个收费主体,形成新的收费潜规则。 部分带有政府背景的中介机构开始在政府与市场之间搞“两头通吃”,成为权力寻租新的避风港。甚至一些市场化运作的中介机构,也纷纷充当公权力拥有者和购买者的牵线人。中介服务之“第三方”开始蜕变为权钱交易新平台,充当部门创收新帮凶; 部分官办及半官办行业协会变成退休官员“养老院”,既变相延长了任职时间还有大把“活钱”可供支配。 如何保持组织理性的有效性? 产生竞争的制度 “制度就像钱,不去用,就是一堆废物”。 文化与制度的关系 从理性的无知到公民责任意识:制度有效的文化基础。 组织会不会受到环境的影响? 理性模型:资源、活动、产出都是合宜的和可预计的,一个目的明确的主导计划不仅必要而且可能。如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古利克的行政管理理论,以及韦伯的官僚制理论,组织成分都是刻意按照它们对于组织目标的贡献而选取,而相应建立的组织结构也着意于实现最优效率。这些理论的差别只是在于对效率过程的侧重不同,科学管理理论着重制造或生产活动,行政管理理论的重心在于组织的生产、人事、供给等结构关系,官僚制理论则侧重非人格化职员配置、结构优化。 自然模型:影响组织后果的变量超出了组织控制的范围,组织在内部,及其与环境间呈现出一种相互依赖的关系。如人际关系理论、西蒙(1978年诺奖)的有限理性学说。 组织所受环境压力 组织的结构与形式是变得越来越像,还是变得越来越不一样? 不一定 哈佛大学,300多年来保持基本相似的架构;罗马教廷,更是保持几百年来的传统。 现代商业组织的形态,几百年来翻着花样出现了很多种。 两种环境压力的区别: 制度环境:制度环境则是以详尽烦琐的规则和要求(如果其中的个体组织要想获得支持和合法性就必须遵守这些规则和要求)为特征的环境 技术环境是这样一种环境,在其中一种生产或服务在市场中交换,组织因为有效率和对工作过程进行有效、充分的控制而获得回报 强制度环境 弱制度环境 强技术环境 属于基础设施的组织 银行 普通医院 一般制造业 制药业 弱技术环境 精神病医院 学校和法律机构 教堂 饭店 健康俱乐部 强制度环境压力,导致组织同形 强制:强制性同形源于一个组织所依赖的其他组织向它施加的正式与非正式的压力,以及由其所运行的社会中存在的文化期待对其所施加的压力 模仿:模仿性同形则是在组织面对不确定性时,参照其他组织来建构自身的制度结构 规范:规范性同形主要来源于职业的专业化进程 强技术环境压力,激励组织差异化 公共组织的未来发展会是怎样? 公共管理的知识基础 --公共组织篇 万方 课程目的 理解个人理性过渡到组织理性的过程 组织环境压力的划分,及作用 公共组织的变迁趋势 个人理性:作为经济分析的假设(加里.贝克尔,1992年诺奖) 最大化行为 市场均衡 稳定的偏好 加里·贝克尔宣称,“经济分析是一种统一的方法,适用于解释全部人类行为。”根据贝克尔的总结,最大化行为、市场均衡和偏好稳定构成了经济分析的核心假设。 最大化行为限定了个体基本的行动逻辑,即理性人总是通过积累信息与投入要素以满足自身效用最大化; 市场均衡体现的是一个基本的资源配置机制:价格反映了使用稀缺资源的机会成本,而市场正是通过价格机制配置了资源的一个动态平衡; 偏好稳定则假定了偏好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发生根本变化,同时也假定,富人和穷人之间、来自不同社会文化的人们之间,偏好也没有根本差异。偏好稳定的假设主要是为了更好地预测个体行为,避免以偏好改变来解释事实与预期的明显矛盾。 追问:既然存在个体理性,那么为什么还会有集体行动?而且同一种集体行动,有的地区会产生,而有些地区不会产生?(同样是PX项目,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