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资料讲义.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英国的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在其主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评价道:“他的游记读来并不像是17世纪的学者所写的东西,倒像是一部20世纪的野外勘察记录。” 徐霞客《滇游日记》   忽见层崖之上,有洞东南,余竟仰攀而上。(1)上甚削①,半里之后,土削不能受足,(2)指攀草根而登。已而草根亦不能受指,幸而及石;然石亦不坚,践之辄陨,攀之亦陨②,间得一稍粘者,绷足挂指,如平贴于壁,不容移一步,欲 上 既 无 援 欲 下 亦 无地 生 平 所 历 危 境 无 逾 此 者。久之,先试得其两手两足四处不摧③(3)石,然后悬空移一手,随悬空移一足,一手足牢,然后悬空又移一手足,幸石不坠;又手足无力欲自坠,久之,幸攀而上。   选自《徐霞客游记》)   【注释】①[削]陡峭?②[陨]坠落?③[摧]崩裂   28.“间得一稍粘者”中的“间”注音。jiàn?   29.文言文要读出韵味。请认真阅读原文,凭你的语感,将文言词“之”、“以”、“其”正确填入文中的(1)、(2)、(3)处。   (1)其?(2)?以(3)之   30.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顺口后用三个逗号断句。   欲上既无援,欲下亦无地,生平?所历危境,无逾此?者。   31.作者艰险地攀登经历引人深思。阅读后,你感悟最深的是什么呢?请结合文中的具体内容写出你的思考。 ?? 答案: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的精神。 译文: 突然发现层层悬崖的上面,有个洞口朝东的山洞,我抬着头攀岩上去。(悬崖)上面非常陡峭,攀登了半里路之后,土崖太陡峭搁不下脚,用手抓着草根向上攀登。不一会草根也禁不住我了,幸亏到了石崖地带;但是石头也不结实,踩一下就掉落,扒一下也掉落,偶尔能找到一个稍微牢固的石头,绷紧了脚扒住了手指,就像平贴在崖壁上,不能动一步,想往上没有援助想往下也没有地方,是我生平经历的最危险的境地。过了好长时间,先试着找到两手两脚周围牢固的石头,然后身体悬空挪动一只手,随即再悬空挪动一只脚,一只手一只脚抓牢以后,然后又悬空挪动另一只手另一只脚,幸亏石头没有掉落;手脚又感到没有力气想自己坠落,很长时间,幸好攀上去了。 《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游记》 “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  《徐霞客游记》是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用日记体裁撰写的一部光辉著作,它生动、准确、详细地记录着祖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地理景观。它为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提供了许多重要资料,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和社会效益,受到国内外广大专家和读者的赞赏,称霞客为“千古奇人”,称《徐霞客游记》为“千古奇书”、“古今一大奇著”。英国的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在其主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评价道:“他的游记读来并不像是17世纪的学者所写的东西,倒像是一部20世纪的野外勘察记录。”   徐霞客,名宏祖,字振之,明朝南直隶江阴县(今江苏江阴市)南晹岐村(今属马镇乡)人。他生于万历十四年(1587年),卒于崇祯十四年(1641年),享年54岁。   霞客从小就有一个远大理想,立志游遍祖国的锦绣河山,探索大自然的奥秘。他22岁就开始外出旅游,直到生命结束为止,在30多年中,他先后东渡普陀,北游幽燕,南达闽粤,西北勇攀太华之巅,西南远涉云贵边陲。游历了相当于今天的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山东、河北、山西、陕西、河南、江西、广东、广西、湖南、湖北、贵州及云南等16个省区及北京、天津、上海3市。可以说,几乎大半个中国的土地上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全部献给了祖国的地理考察事业。   徐霞客在考察大自然的过程中,不管困难多么大,条件如何恶劣,每天都坚持把旅游的经历和考察的情况以及自己的心得体会,详尽而生动地记录下来,据他自己说:“余日必有记”,从未间断过。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因疾病缠身,双足不能行走,才由云南木知府用轿送回家乡。   霞客回家后,即卧病在床,已无力整理自己的游记手稿。   临危前,不得不委托其外甥季梦良(字会明)来实现这一心愿。后经季氏、王忠纫共同努力将游记手稿编辑成书。可惜的是,时值明末战乱之际,江阴县广大地区遭到清军的蹂躏和屠杀,《游记》手稿大部分被焚于火,季氏整理本亦散失殆尽。幸世上尚有数种抄本流传,但皆有残缺和讹误。后来由季会明、李寄(霞客的第四子)的多次搜集整理,去伪存真,才使得这部《游记》免于湮灭的命运,世称之为李本,曾被后人误认为是霞客的原稿本。   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霞客的族孙徐镇又进一步对李本重新编订,与各种手抄本对比校勘,考其缺失,订其异同,然后刻印出版,成为《徐霞客游记》的第一个木刻本面世,这个本子一直流传至今。不过这个徐本仍然不够完备,尚缺考察太湖、泰山、孔陵、南京、荆溪、勾曲、罗浮、京师、盘山、闽州、障州等地的游记和《滇游日记》首册。   嘉庆十三年(180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