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公用)【步步高】(全国通用)2016版高考语文 考前三月冲刺 阅读与鉴赏 第2章 古诗鉴赏 题点训练二 诗歌手法讲练
题点训练二 诗歌手法
诗歌手法题的命题特点与答题技能
考情回顾
设问方式 ①这首诗(某句、某联、某片)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例】 (2015·天津卷)第14(2)题,(2014·重庆卷)第12(1)题。 ②这首诗(某句、某联、某片)运用了××的表现手法,请简析。 【例】(2015·安徽卷)第9题,(2015·湖北卷)第14(1)题。 ③这首诗是如何抒情(描写)的? 【例】(2015·全国卷Ⅰ)第8题,(2015·浙江卷)第22题。 ④请赏析某句(某联、某片)的妙处。 【例】(2015·全国卷Ⅱ)第8题,(2015·四川卷)第13(1)题。 审题要点 ①审概念。题干中出现的“表现手法”有广狭之分,广义的,包括所有的艺术技巧,等同于“表达技巧”“艺术特色”;狭义的,专指与修辞手法相并列的表现手法,如借景抒情、对比衬托、虚实结合、用典、联想想象、托物言志(象征)、正侧结合、动静结合、直抒胸臆等。
②审明暗。明考型是指题干要求直接答出表现手法;暗考型是指题干要求“赏析”“怎样描写(抒情、表现)”,一般要答出表现手法。
③审数量。若题干中有“哪种”“何种”“最主要”等字眼,则只能答一个;若有几个同时满足,则要“多中取主”(选最常用、最主要的),“大中取特”(选特征特别鲜明、特别明显的)。若题干中有“哪些”“多种”“主要”等字眼,可以多写,但不能相互矛盾、对立,否则判为0分。
④审步骤。如果题干只要求说出,则直接回答即可;如果题干要求“分析”“赏析”,则要用完整步骤(指+析+点)。另外,要视分值而定步骤。若3分以上,则要用完整步骤作答。
另外,题干未明确要求答“表现手法”的,则要看题干问的是局部还是全诗,若问全诗,则首先且必须从表现手法角度回答;否则,应优先考虑修辞手法,其次是表现手法。 答案要素 简单型:明确答出表现手法的概念即可。 完整型:三步走——指(指出所用的表现手法)+析(分析该表现手法是如何运用的)+点(点明表达效果)。 真题例示
(2015·长春模拟,8~9)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其一)
姜 夔
细草穿沙雪半销,吴宫烟冷水迢迢。
梅花竹里无人见,一夜吹香过石桥。
(1)赏析首句“细草穿沙雪半销”的妙处。
答案 诗歌运用了
(2)全诗重点写了梅花这一意象,在描写上有何特点?
答案
如何辨析常见而易混的表现手法?
(2015·天津,1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雨过至城西苏家
[宋]黄庭坚
飘然一雨洒青春,九陌净无车马尘。
渐散紫烟笼帝阙,稍回晴日丽天津。
花飞衣袖红香湿,柳拂鞍鞯绿色匀。
管领风光唯痛饮,都城谁是得闲人?
注 此诗作于宋哲宗元(1086),黄庭坚时任秘书省校书郎。是年,长期贬谪外放的苏轼被授予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要职。
结合诗句说明颈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考生
答案1 虚实结合,前句为虚写,后句为实写。虚实结合,表达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考生
答案2 ①对仗手法,“花飞”对“柳拂”,“衣袖”对“鞍鞯”,“红香湿”对“绿色匀”。 ②拟人手法,“柳拂”一句赋予了杨柳人的动作和情态。 问题
诊断 表现手法判断不准、不全,其原因在于对表现手法理解不到位。 剖析
矫正 考生答案1属于术语不当,生搬硬套。题干要求说明的是“颈联”运用的艺术手法,作答时应细细品读颈联诗句,而不是生硬地套上“虚实结合”等相关术语。
考生答案2属于识别不准,概括不全。要学会从诗歌中材料和材料之间的相互组合关系,尤其是诗句之间的组合关系中识别和理解手法。这里提到的关系就是写作技巧,即表现手法。原诗材料分为两部分,前三联是写景,后一联是抒情,而题目要求分析的颈联是景物描写中的一部分。从这样的关系组合中思考,再联系景物描写具有的多种手法,结合语句,具体分析,答案就比较容易得出了。不过要注意思考周全,分条列举。 满分
答案
1.具体判断时应注意的问题
(1)局部和整体相结合。反对脱离诗歌整体,仅就试题指向的句子作答。要求答“一联”或“一片”的表现手法,不可答“一句”的表现手法;有时,单看所给句子是看不出其表现手法的,须联系整体文字。
(2)形式和内容兼顾。对于赏析表现手法题,不能只考虑表现手法的判断和分析,应主要考虑对运用这种表现手法写景状物、表情达意的作用的分析。
2.常见而易混的表现手法的区别
(1)借景抒情、反衬、虚实结合的区别
①虽说借景抒情与融情于景从专业角度来看有区别,但在实际答题中写出任一个即可。当景与情不一致,即乐景哀情、哀景乐情时,一般要答成“反衬”。
②反衬是古诗运用较多的表现手法,主要有:乐景衬哀情、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以明衬暗等。反衬与对比有区别,有时答题中可以相通。反衬手法最主要的表达效果是突出景物的形象(特点)或诗人的某种情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四川)四川省巴中市平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物理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5月月考).doc
- (四川)四川省巴中市平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
- (四川)四川省巴中市平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数学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5月月考)文.doc
- (公用)【2年中考1年模拟】2016中考生物 专题04 被子植物的一生试题(含解析).doc
- (公用)【创新设计】2015-2016学年高中化学 1.1走进化学科学学案.doc
- (公用)【创新设计】2015-2016学年高中化学 1.1走进化学科学教案.doc
- (四川)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2014-2015学年八年级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 新人教版.doc
- (四川)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2014-2015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新人教版.doc
- (四川)四川省巴中市平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5月月考).doc
- (公用)【创新设计】2015-2016学年高中化学 1.2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教案.doc
- 软件下载与安装、电脑疑难问题解决、office软件处理 + 关注
-
实名认证服务提供商
专注于电脑软件的下载与安装,各种疑难问题的解决,office办公软件的咨询,文档格式转换,音视频下载等等,欢迎各位咨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