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行三会”大改革.doc
“一行三会”大改革
在中国公布金融监管改革方案之前,干部调整肯定要到位,因为剩下的改革,是更难啃的骨头,在表面的波澜不惊之下,早已是风起云涌。
所有金融界的人士都在等着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召开。按五年一次、换届选举年年初召开的惯例,这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本应该明年初召开,但今年春天,外媒便率先爆出中国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会提前召开的消息,随后不断有类似小道消息在坊间流传。
随着今年的第三个季度渐近尾声,关于会议将何时召开的猜测越来越多。在G20杭州峰会上,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表示,在G20之后,中国将召开一次重要的经济会议,讨论中国的赤字率问题。这一会议被认为很有可能就是全国金融工作会议。
这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之所以如此广受关注,是因为一行三会的改革方案可能会在会议上公布,这次改革,是中国金融监管方式的一次重大调整,涉及到监管模式的根本性变革。而之前流传会在6月份就召开的会议,到现在还在众首祈盼中若隐若现,据政府智囊人士透露,因为各方面争议很大,意见难统一,所以方案迟迟不能出台。目前,金融改革方案还在高度保密状态下设计。
宏观审慎之难
这几年,中国金融领域问题不断,P2P从爆发式增长到大面积倒闭和爆出有公司负责人卷款携逃,股市剧烈动荡,熔断机制火速退出,征信问题频出,资本外流增加,债务问题突出等等,让更多的人开始质疑中国金融业的监管问题。金融监管体制必须改革已成各界共识,但到底怎么改,却一直难统一。
目前中国实行的一行三会的金融监管框架始于2003年,这种金融分业的监管框架,已经和中国金融发展的契合度越来越低,特别是去年的股灾,让人们对这种“铁路警察、各管一段”、“谁的孩子谁抱”的监管方式意见更大。
金融分业监管并不是中国独创,而是世界通行的一种金融监管模式,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前,基本上西方发达国家都实行分业经营和分业监管的金融体系,因为之前人们认为,只要金融市场中的每个个体是安全的,金融体系就是安全的。
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人们才认识到,金融体系存在着合成风险,也就是说,即使金融市场中每个个体都没有问题,也可能出现金融的系统性风险,金融监管不仅需要微观审慎,还需要宏观审慎。自从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宏观审慎已是全球金融界的共识,之前几年,金融大国们都在进行相关改革,美国和英国等国家都在推进金融从分业监管向混业监管的改革。
近年中国金融面临的诸多风险,也表明中国的金融监管改革已经到了不得不改的时候。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关于金融监管框架的部分,就明确提出要“加强统筹协调”。而分业监管显然无法达到统筹协调。要对金融系统进行有效监管,防范金融风险,中国同样要推进金融从分业监管向混业监管的改革。
业界提出了数种改革框架,比如“超级央行”、“一行一委”、“一委、一行、一会、一局”等等。一行和一会自然还是指中央银行和证监会,一局是指中小投资者和消费者保护局,或称行为监管局,一委则是金融稳定委员会。
虽然各种方案林林总总,但不管具体机构如何设置,总体思路归纳起来不外乎两种,一种是超级央行模式,即中央银行集货币政策、宏观审慎和微观审慎于一身,其他相关机构都设置在它下面。另一种是设立金融稳定委员会,其他所有金融管理机构都受金融稳定委员会管理。
这两种改革思路,前者接近英国模式,后者则接近美国模式。但不管是哪种模式,都会在各金融监管部门之上,设立一个统筹管理机构,显然,这会极大地削弱这些金融监管部门的职权。这也是目前方案迟迟难出台的根本阻碍。
宏观审慎在技术层面本身就是艰难的,它对金融人才的要求很高,经过几年摸索,从全球看,只是初步形成了可操作性的政策工具体系。但对中国来说,宏观审慎除了技术之难,更难在利益协调上。比如几种方案,相对最容易实施地是在一行三会之上直接设立一个金融管理委员会。但这样凭空多出来的机构,在实际管理上会有多大权力?能撬动早已存在的一行三会吗?如果不采用这种方案,其他任何一种都会涉及到一行三会的合并或者拆分,这难度有多大可想而知。
和所有的改革一样,金融监管改革也面临利益的重新分配。特别敏感的一点是,这次改革,可能会造成干部管理岗位甚至包括部级职位的减少。
这是真正的攻坚战,中国的金融监管改革大方向已定,各方并没有异议,除了坚决推进从分业监管到混业监管的改革,加强宏观审慎,没有其他路可走。但具体怎么走,现在还看不清楚。
之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张承惠曾刊发署名文章,认为从中国的现实情况出发,金融监管架构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分阶段推进。社科院发布的金融监管蓝皮书也建议,中国金融监管框架调整实施“四步走”战略。但是,分段走要走多少年?国际和国内金融市场面临的诸多风险,能等到中国金融监管体系逐渐完善吗?
人事大调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ism from Taylor to McGregor.doc
- The Efficiency of Laziness.doc
- The impact of working memory on interpreting.doc
- THE MAN WHO PREDICTED THE FUTURE.doc
- The Pragmatic Analysis of English Euphemism.doc
-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oo Big To Fail, Financial Stabilityand Financial Regulation―Based on the.doc
- The Road Not Taken译文赏析.doc
- The Webcasting Era.doc
- TheContrastbetweenTheGirlontheTrainandTheWomenontheBreadfruit.doc
- TheGainandLossinLiteraryTranslation.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