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远处的一盏明灯”.doc
“远处的一盏明灯”
摘 要:民国时期,关紫兰是最早一批留日学画的女性画家,也是最具才华的画家之一,其作品色彩鲜艳,富有新颖之生命,所取得的艺术成就也得到画坛的高度赞誉。1930年出版的展览图录――《关紫兰女士个人油画展览会目录》,见证了同年6月她在上海所举办的个人画展,此文献“孤本”再现,得到学术关注,并引发我们对于优质美术资源如何转化的思考。
关键词:关紫兰;留日;展览图录;美术资源
关紫兰,祖籍广东南海,1903年出生于上海的一个富裕家庭。从小受到家庭熏陶,让关紫兰对艺术充满好奇与渴望。她17岁时便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上海神州女校图画专修班学习,后转入上海中华艺术大学,先后师从洪野、陈抱一。1927年关紫兰毕业于上海中华艺术大学西洋画科,并在同年中华艺大举办的美术展览会中展出作品《悠闲》、而受到关注,《良友》评论关紫兰为同期学生中的“表表者”(意为优秀者)。
然而热爱艺术的关紫兰并不满足于现状,之后在陈抱一的推荐下赴日本东京文化学院留学。抵达日本后,在名师有岛生马和中川纪元的悉心指导之下,关紫兰通过刻苦的学习,对绘画有了新的认识和更深入的了解,她的画作更为具象,色彩也更加夺目。凭着过人的天赋和勤奋作画,关紫兰的作品在同时期的学生中脱颖而出。在留学期间曾入选东京第十四回二科美术展览会,在日本还举办过个展,关紫兰的艺术在当时的日本画坛也备受称赞。1930 年,日本当局发行以关紫兰作品《水仙花》为图案的明信片,可见这个才涉足日本画坛两三年的中国女性油画家在日本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广受日本画坛的认可。之后,关紫兰学成归国,1930年的个人油画展览会让关紫兰的艺术生涯达到高潮。
1930年出版的《关紫兰女士个人油画展览会目录》,正是对这位民国画界才女当时展览珍贵的记录。1930年6月,刚刚从日本学成归国的油画家关紫兰,在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华安大厦八楼举办个人油画展览会,引得时任国民政府财政部长的宋子文等社会各界名流悉数光临,一时间在上海美术界引起轰动。而这本《关紫兰女士个人油画展览会目录》,正是这一重要艺术活动的见证。从中我们可以得知1930年的关紫兰个人油画展共展出67幅作品,其中还有有岛生马、中川纪元、陈抱一对此次展览的评论。这本展览目录是目前研究关紫兰1930年油画个展概况极为重要的文献资料,时过境迁,80多年后的今天,此展览图录作为稀缺的“孤本”美术资源再次出现在我们的面前,为研究关紫兰提供了新的史料,并且成为发现“上海北区”(陈抱一所语)艺术资源的重要历史之物。(图1)
《关紫兰女士个人油画展览会目录》,是20世纪前期与关紫兰绘画直接相关的唯一一本珍贵图录,尤为重要,成为关于“上海北区”艺术资源的重要记忆遗产。该图录刊登了《曼陀铃》《西冷桥风景》《毛扇》《裸女》四幅关紫兰女士的油画佳作,其不仅为研究关紫兰女士1930年的个人油画展提供了重要的文献依据,其背后更是显现出了民国留日粤籍艺术家的交游活动,更显得弥足珍贵。
另外,与此记忆遗产相关的,是一张珍贵的老照片――20世纪20年代留日画家丁衍庸、关紫兰、陈抱一等在上海的合影,看似是一张普通的历史老照片,但是此照片中出现的三位民国画家不仅是留学日本归国还同是粤籍画家,这不是一个巧合。陈抱一、丁衍庸和关紫兰三人均祖籍广东,而关紫兰曾经是陈抱一的学生,并且在陈抱一的推荐下东渡日本,而丁衍庸和陈抱一曾经一同在1925年创办的立达学园任教。这张照片为这种同源文化下的留日画家群落的聚集与交往都提供了可靠性的文献佐证,更将沪上粤籍画家与上海城市文化的关系提供了史料上的依据。(图2)
而此照片右边坐着一位手持毛扇的女士,更是与《关紫兰女士个人油画展览会目录》中关紫兰的画作《毛扇》相吻合。20世纪初的中国美术教育,与当时留日和留欧的艺术家的积极参与密切相关。其中,关紫兰作为留日归国画家之一,如今在美术史中总是作为留日画家群体中的一员一笔带过。实际上,关紫兰与在“上海北区”活动的留日归国画家,如陈抱一、丁衍庸、王道源等,皆具有留学日本学习绘画的经历,她的独特画风与她在日本所接受的教育是不无关系的。他们以实际的行动投身于当时的美术创作中,推动了民国时期的洋画运动。“东京美校毕业的还有陈抱一、王道源、汪亚尘、严智开、许太谷――又敦谷、许幸之、胡根天等。……陈抱一和王道源一起共同经营上海艺术专科学校,走在洋画运动的最前沿。”[1]可以说中国20世纪初期的艺术发展与留学生的归来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这些留学生希望通过自己学习西方先进文化,去振兴中华民族。关紫兰虽然身为女性,但是在当时的境况下,也在努力贡献着自己一份力量。《关紫兰女士个人油画展览会目录》的出现正好填补了近现代美术史中关于关紫兰女士艺术成就的空白,真实反映关紫兰的艺术风格,其中陈抱一、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