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米”少也能成良“炊”.doc
“米”少也能成良“炊”
议论文写作固然需要深刻透彻的说理,但也离不开典型确凿的事例。有些同学总苦于备考时间紧张而无法搜集更为丰富的素材,以致提笔写作,只能空谈,缺乏论据,深感瓮中少“米”。其实,任何一份素材都有丰富多元的内涵,只要我们做到“多向积累”“多元挖掘”“因文制宜”,往往就能做到一个素材多向运用,从而改变“无米为炊”的窘状了。
多向积累
素材源于现实生活,往往生动具体、信息多元,它由生活之原“材”走向作文之论“据”,但我们不能仅仅停留于“看过”,而必须经过严谨的加工,准确摘记、多向积累是一材多用的重要前提。
对于包含单个对象的素材,我们可从对象的语言、行动、心理、经历的不同阶段入手,进行多元信息压缩;对于包含多个对象的素材,我们可以从不同对象入手来进行审视。这样从不同视角及维度,由详而略地准确而多向地摘记素材,我们就有了将一份“米”做成多份思想大餐的可能。
例1 《凤凰网》于2016年3月8日刊登了一则题为《88岁老人给82岁老人让座:要多理解年轻人》的新闻,一位同学阅读后做了以下摘记:
对象一:《凤凰网》――凤凰资讯,出品《暖新闻》栏目
对象二:《陕西日报》老通讯员洪皓若老人
88岁高龄,近日在公交车上给年逾80的老夫妇让座,他68年来一直主动给老弱病残让座,成为“老让座”;体谅80后90后年轻人承受的巨大竞争压力,见他们不让座也平和对待;坚持锻炼,心态良好,精神矍铄,一口气爬5层楼梯;充满爱心感恩心,喜爱写作,满怀信心,向100岁进军。
这位同学从不同对象(凤凰资讯、老人)入手对材料进行了多角度摘记,又针对同一对象的不同生活领域进行了多维度压缩,一份材料形成了多元丰富的信息流,就为多向运用打下了良好基础。
多元挖掘
素材搁浅在积累本上,是不会生出理性的芽儿的。我们必须用思想进行灌溉,它丰厚的内涵才会破土而出。
积累是由详细走向简明,是对要点的捕捉与摘记;而挖掘则是由具体走向抽象,是对其多元精神内涵的深入思考。没有这个思维加工过程,一材多用只能成为奢谈。
例2 2016年3月18日央视播报了一则《公务员突发心脏病倒在扶贫路上》的新闻,有同学就对这份素材进行了多角度摘记和挖掘:
西安市教育局公务员赵博多年扶助周至县三屯村杜丽一家――热心助学,持续扶贫,为他人打开人生之窗。
赵博倒在扶贫的路上――忘我助人,让我们感动也让我们心痛;公务员,争做人民真正的公仆!
被扶助农户女儿杜丽成为县急诊科医生,为赵博倒在扶贫路上心痛――点滴之恩,当铭记在心;感恩至深,只因施恩至诚。
有了这样多角度的升华,碰到不同文题时,一份素材就有了不同的用武之地,我们也能摆脱考场作文“米少难为炊”的尴尬。
因文制宜
积“一”材而“多”用,是将一份素材潜藏的多元内涵,据写作主题之需进行权衡,择其一点进行转述,使其成为论点的有力佐证。材料服务于内容,议论文的论点,无疑是对素材进行剪裁、转述、点评的出发点。
1. 以文意为刀尺,去叶留枝巧剪裁
有同学一提笔举例,就一发不可收拾,不仅冲淡议论的力量,甚至落个“文体不明”的硬伤。素材再好,也应为我所用,因文制宜,去繁叶而留主干。
例如对上述两则素材,我们论证“新闻媒体要传递正能量”的观点,就可只保留《凤凰网》和央视播报暖新闻的主要信息;我们论证“无私助人,温暖他人”的观点,就可只选择“洪皓若老人给人让座”和“公务员赵博热心扶贫”的细节;我们要论证“积极心态,平和心境,造就健康人生”的论点,就可以只转述“洪皓若老人积极对待人生”的点滴……而材料的其它信息相对文章主题都成了次要之“叶”,可舍弃不用。
2. 以文意为准绳,言必有中巧转述
文以意为先,对经过剪裁的素材主要信息,要紧紧围绕论点进行转述,做到言必有中。即转述材料要字字珠玑,扣住论点的关键词,做到观点与素材你呼我应。这样,同一份素材在不同的文章出现时,因其服务的观点不同,而有了不同的呈现形态。
以《凤凰网》播报的洪皓若老人新闻为例,有同学曾在四篇文章中先后引用转述――
片段一:媒体,当成为传递正能量的排头兵。当众多媒体的镜头对准了贪腐巨头贪污的天文数字、中国企业食品生产的丛生乱象或中国游客在外国的刺目行为时,我们不禁要问:我们的社会怎么了?还有药可治吗?可是,在铺天盖地的负面新闻中,《凤凰网》却独辟一角《暖新闻》,让我们认识了“老让座”洪皓若老人;央视却播报了暖人新声,让我们了解了无私扶贫的公务员赵博!这些新闻媒体为社会传递了温暖,为生命倾注了正能量,为心灵点亮了明灯。
片段二:平和待人,温暖他人,也成就自我。《陕西日报》88岁高龄的老通讯员洪皓若老人,见到公交车上安然于座的年轻人,不埋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