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重复”主题下的“对体”与“轴心”.doc
“重复”主题下的“对体”与“轴心”
摘 要:本文借用米勒的重复理论(重复是既相互对立又互相缠绕成一体),对西游记中“黑熊精”形象的“重复原型”进行了一个考察,发现其与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中的熊王阎婆梵在形象和行为上都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另外,围绕着黑熊精的人物关系,笔者认为黑熊精其实是三位主人公的形象对体,也是串联小说中“三教”次主题的一个轴心。
关键词:西游记 黑熊精 阎婆梵 三教关系 对体
一、异域主题的“重复”:黑熊精形象来源考
黑熊精(即“黑风怪”)是唐僧、悟空师徒二人取经途中遇到的第一个构成真正阻碍的妖怪,悟空甚至借助了观音菩萨的外力才将其收服(双叉岭寅将军太弱,鹰愁涧白龙被收服,遂不算入阻碍行列)。黑熊精主要出现在《西游记》文本的第十七回“观音院僧谋宝贝,黑风山怪窃袈裟”和第十八回“孙行者大闹黑风山,观世音收服熊罴怪”中。下面笔者将对黑风怪的形象做一个来源探究。
关于孙悟空的形象,近人大多认为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无支祁和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中的哈奴曼形象的结合体。但也有学者强调《罗摩衍那》并没有译成汉文,对汉族作家(西游记的作者)影响不大。而季羡林先生则认为《罗摩衍那》虽然没有完整的、直接的汉文译本,但是在古代的汉译佛经当中多有留下痕迹①,如:《杂宝藏经》第一卷第一个故事,《十奢王缘》(十奢王与《罗摩衍那》中的十车王音近);《六度集经》第五卷第四十六个故事,其中有猕猴助战,二王还山等类似《罗摩衍那》的情节。所以,《西游记》的创作受到印度史诗的影响不是没有可能的。这给了笔者启发,或许黑熊精的形象也与印度史诗有着某种关系?《古代印度神话》一书中有记载:
阎婆梵(梵文Jambavat)
阎婆梵是古印度神话中的熊王。据说,太阳神把一颗极为珍贵的宝石(“湿耶曼陀迦”)送给娑陀罗吉陀,后者因害怕黑天抢走宝石,又把它转送给兄弟波罗湿那。相传,佩戴者如行善,它可予以佑护;如作恶,则导致死亡。波罗湿那果然被一狮吞噬。口含宝石的狮子碰上了熊王阎婆梵,又为阎婆梵所害。波罗湿那突然失踪,人们怀疑是黑天为夺宝石而将他杀死。黑天率众四处寻找波罗湿那,发现他已被狮子吞噬,狮又为熊所杀。黑天追到阎婆梵的巢穴,二者展开一场激战。直到第二十一天,阎婆梵甘败下风,交出宝石,并把女儿阎婆能提献给黑天。后来。他曾率熊军帮助罗摩攻打楞伽城②。
阎婆梵作为“熊罴”的形象还曾出现于苏联人埃尔曼、捷姆金所改写的《罗摩衍那》中:
强大的哈奴曼驮着我,就像因陀罗的坐骑――伊罗婆陀天象一样。鸯伽陀驮着罗什曼那。让熊王――强大阎婆梵以及猴子首领须私那吠竭达哩中殿后③。
回到《罗摩衍那》的文本中来,阎婆梵作为哈奴曼的得力助手而存在,似乎与《西游记》中的人物关系(孙悟空与黑熊精是对手)有所矛盾。其实不然:第一,在《西游记》中熊罴精与悟空大战两次,不分胜负,有着强劲的实力,得到了悟空的肯定:“三藏道:‘你手段比他何如?’行者道:‘我也硬不多儿,只站个手平。’”④222;“他两个从洞口打上山头,自山头杀在云外,吐雾喷风,飞沙走石,只斗到红日沉西,不分胜败④221。”可见,熊罴精与《罗摩衍那》中的熊王一般,都有强劲的实力,拥有着做同伴的实力,这与西游记中的大多数妖怪是不一样的,甚至比后来加入的沙僧、猪八戒的实力还要强。
二、熊罴精形象的文化内涵
熊罴精的文化内涵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其作为主角“对体”所体现的一体两面的辩证观念,其次是其“朋友圈”(包括白衣秀士、凌虚子)所透露出作者对“儒释道”三教与社会现实的一种反思。
(一)作为“对体”的熊罴精
所谓“对体”(The Other)指的是主体的另一面(不一定是反面),是对主体的一种“重复”(这种重复既是有基础的,也是无基础的),用希利斯?米勒的话来说就是:“重复是既相互对立又互相缠绕成一体⑤”,将米勒的重复理论运用到文学批评中就是 “异质性假说”(the hypothesis of the heterogeneity)。所谓“异质性”指的就是两种重复并存,又互不相容的事实。“异质性假说”的前提在于违背了逻辑的基本原则:非矛盾律,A或者非A。一般来看,一件事物要么是A要么不是A,但是主体与对体的关系却并非如此,主体与对体既显得互不相容,但它们又存在一定的共有基础。黑熊精与金池长老、观音菩萨、孙悟空都是对体与主体的关系。
金池长老和黑熊精之间是“人”与“妖”的对立,而享有的共同基础是“贪欲”(将黑熊精的“贪”放在作为取经路上的第一次真正阻碍,可能也有佛家破除“三毒”――贪嗔痴的意味在),而且两人之间的复杂关系在书中已经有所显现,这表现在黑熊精得到袈裟后还派人送请帖去邀请长老(虽然这个情节漏洞百出,除了推进故事发展,促成孙悟空第一次伪装的功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