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之道教思想倾向管窥.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国演义》之道教思想倾向管窥.doc

《三国演义》之道教思想倾向管窥   摘 要:《三国演义》具有浓厚的儒家思想色彩,同时又受到道教文化的浸染,表现出明显的道教思想倾向,包括:小说对道教先驱者寄予了高度同情乃至赞赏的态度;诸葛亮与关羽两个“光辉”形象具有明显的道教徒色彩;小说充满了道教的神秘气氛;道教女性观对小说女性形象塑造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三国演义》 道教 思想倾向   众所周知,《三国演义》主张“拥刘反曹”,歌颂忠义仁政,反抗黑暗暴虐,深受儒家思想影响;但同时,作品又受到道教文化的浸染,表现出明显的道教思想倾向,这主要从小说对待道教先驱者的态度、小说中的诸葛亮和关羽两个“光辉形象”的道教徒色彩、小说充满了道教神秘色彩,以及小说传达出平等公正的女性观等方面体现出来。   一、小说对道教先驱者持高度同情乃至赞赏的态度   《三国演义》对道教先驱人物持高度同情乃至赞赏的态度,这主要包括道人于吉,奉行五斗米道之张陵、张鲁,奉行太平道之张角兄弟等;这种同情及赞赏的态度,从《三国演义》对历史材料的增删与取舍中可以明显看得出来。[1]   首先,小说对道教“活神仙”于吉的描写,是将西晋人虞溥的《江表传》与东晋人干宝的《搜神记》两书所载捏合而成,但增加了许多溢美之词,如借众人之口,称他“普施符水,救人万病,无有不验,当世呼为神仙”,以至于吉一出现,“百姓俱焚香伏道而拜。”而当孙策把于吉关入大牢后,策母劝他释放于吉,说:“此人多曾医人疾病,军民敬仰,不可加害。”后来孙策最信任的谋士“张昭等数十人连名作状,拜求孙策,乞保于神仙”。这些增饰之词,突出了于吉的深得人心,传达了作者的称颂之意。   其次,小说所写张陵、张鲁之事,主要源于《三国志?张鲁传》及裴松之注所引《典略》一书,但主观取舍态度明显,如小说对张陵的描写比传记中多了“人皆敬之”的褒语,而去掉了“助米五斗,世号米贼”的贬语;传记所载张鲁袭杀同是五斗米道的张修一事,在小说中更是完全删除不书;《典略》批评五斗米道:“使病者家出米五斗以为常,故号为五斗米师。实无益于治病,但为淫妄,然小人昏愚,兢共事之。”小说则把所收道徒的五斗米改为“义舍”之用,云:“又盖义舍:舍内饭米、柴火、肉食齐备,使过往人量食多少,自取而食。”这些取舍明显传达了作者对五斗米道的称赞态度。   此外,小说虽然也称张角领导的黄巾军为“贼”,这是为“成王败寇”的传统观念所局限,但作者的态度则友善得多。例如正史《后汉书?襄楷传》中贬张角所奉之《太平青领书》为“妖妄不经”,小说删除此语,而借神仙之口称此书是“代天宣化,普救世人”的“天书”;史书称张角之徒“转向逛惑”,以致“八州之人莫不毕应”,小说删去“转向逛惑”四字,而写成“瘟疫流行”时“散施符水,为人治病”,所以“八州之人,家家侍奉大贤良师张角名字”。总之,小说把正史对张角的贬损淡化到了最低程度,表现出了非常明显的同情倾向。   二、“贤相”诸葛亮和“武圣”关羽的形象具有鲜明的道教色彩   《三国演义》中两个最为光辉的人物形象――被人称为“古今第一贤相”的诸葛亮和“武圣”关羽,两人均具有非常明显的道教徒色彩。   先说诸葛亮。他每次出场都是一副道士装扮,或“头戴纶巾,身披鹤氅”(第37回);或“沐浴斋戒,身披道衣”(第49回);或“纶巾羽扇,身衣道袍”(第90回);或“纶巾羽扇,身衣鹤氅,素履皂绦”(第116回),等等。其次,诸葛亮熟悉道教法术,奇异如神。如第49回写他登上七星坛祭风,是夜果然 “东南风大起”;第103回写他病危时于五丈原祈禳星辰,他让姜维“引甲兵四十九人,各执皂旗,穿皂衣,环绕帐外”,而自己“于帐中祈禳北斗”。此外,诸葛亮还会六丁六甲之法,懂缩地之术,以至于“死诸葛能走生仲达”。正如苏轼在《诸葛武侯画像赞》一文中所叹:诸葛亮“人也?神也?仙也?吾不知之,真卧龙也”。诸葛亮的形象俨然一副道教神仙气派。   再说关羽。关羽名羽,字云长,本字长生,其名字即有道教意蕴――道教把“成仙”称为“羽化”,故有“羽化登仙”之说,而“长生”更是明寓道教“长生不死”之意。小说中写关羽显圣玉泉山,以及他“索命吕蒙”、“感神曹操”、“梦惊刘备”等故事,已完全将他神化了。关羽死后,更被道教奉上神坛大加祭祀,北宋徽宗年间,关羽被封“崇宁真君”,明万历年间再封“天尊关圣帝君”。“天尊”是道教遵奉的最高级别的神祗,关羽由“真君”而“帝君”而“天尊”,最终成为一位地位崇高的道教神仙。   三、小说充满了道教神秘色彩   《三国演义》中有许多天象、历数、符瑞、图纬的描写,充满着怪异和神秘色彩,这“从深层次来说,是受中国传统文化深层结构中道教思想所影响”。[2]   如小说开篇就描写了“青蛇蟠椅”、“雌鸡化雄”、“虹现玉堂”、“五原山岸尽皆崩裂”等灾异现象,来暗示汉末凄风惨雨、民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