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氟烷和丙泊酚对后腹腔镜手术患者凝血功能影响比较.docVIP

七氟烷和丙泊酚对后腹腔镜手术患者凝血功能影响比较.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七氟烷和丙泊酚对后腹腔镜手术患者凝血功能影响比较.doc

七氟烷和丙泊酚对后腹腔镜手术患者凝血功能影响比较   [摘 要] 目的:探讨七氟烷和丙泊酚对后腹腔镜手术患者凝血功能影响。方法:选择择期拟行后腹腔镜手术的肾囊肿患者73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七氟烷组)37例和B组(丙泊酚组)36例。分别于术前、术后抽取静脉血检测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酶原浓度(FIB)观察两组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并检测炎症因子(IL-6、TNF-α、IL-8)变化。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及手术时间、出血量及输液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PT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TT、TT、FIB及体温与术前相比无差异,组间比较术前术后两组患者各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术后表达均高于术前水平,且A组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七氟烷和丙泊酚均不影响后腹腔镜患者围术期凝血功能,但丙泊酚能够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更适用于后腹腔镜手术患者。   [关键词] 七氟烷;丙泊酚;凝血功能;炎症因子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5200(2016)05-062-03   DOI:10.11876/mimt201605023   随着电视腹腔镜技术的发展,90年代初期Gaur首次使用球囊扩张成功分离后腹膜,使后腹腔镜技术成为可能[1]。后腹腔镜手术对患者机体创伤小,使患者围术期生命体征更加平稳、术后恢复更快而广泛用于泌尿外科等手术。后腹腔镜手术需要在全身麻醉的状态下进行,丙泊酚和七氟烷是常用的全身麻醉维持药物,但目前有关七氟烷和丙泊酚用于后腹腔镜手术的研究并不常见,因此本研究将探讨七氟烷和丙泊酚对后腹腔镜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凝血功能、炎症因子的影响,为后腹腔镜手术患者选用合适的麻醉方法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7月于我院行后腹腔镜手术治疗的肾囊肿患者73例,男36例,女37例,年龄55-75岁,ASA I-III级,随机分为两组A组(七氟烷组)37例和B组(丙泊酚组)36例。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年龄、性别比、体重)手术时间、出血量及输液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排除肝功能异常、合并有血液疾病、凝血功能异常、术前使用抗凝药或抗纤溶药或者有深静脉血栓的患者。所有患者围手术期均不使用抗凝药、抗纤溶药以及任何血液制品(红细胞、血浆、血小板、冷沉淀、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复合物)。   1.2 麻醉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均禁食禁饮,完善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心电图、胸片等检查。清醒入室后,面罩吸氧,连续监测心电图、无创血压、脉搏氧饱和度、鼻咽部体温监测。开放上肢外周静脉通道,给予乳酸林格氏液10ml/kg补充术前损失量。所有患者均给以咪达唑仑0.05mg/kg,丙泊酚2mg/kg,芬太尼5ug/kg,顺式阿曲库铵2mg/kg进行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调节呼吸参数RR12次/min,VT8-10ml/kg,I:E为1:2,PETCO2维持在30-35mmHg。麻醉维持期,A组患者采用七氟烷(1%-3%)复合瑞芬太尼(0.2μg?kg-1?min-1)维持麻醉;B组采用丙泊酚(4~12 mg?kg-1?h-1)复合瑞芬太尼(0.2μg?kg-1?min-1)维持麻醉,调整丙泊酚和七氟烷的用量使BIS维持在40-60。根据术中的情况合理追加顺式阿曲库铵并合理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围术期维持患者的体温于36-37℃,两组患者术后均不采用镇痛泵镇痛。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分别与术前(麻醉诱导前)和术后(术后24h)采集中心静脉血液采用凝血自动分析仪(SYS-MEXCA 6000)检测常规凝血功能指标: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凝血酶时间(prothrombin time, P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 TT)、纤维蛋白酶原浓度(fibrinogen, FIB)并采用ELISA技术检测炎症因子(IL-6、TNF-α、IL-8)表达的变化。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为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IL-6、TNF-α、IL-8三种炎症因子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IL-6、TNF-α、IL-8表达与术前相比明显增高且A组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PT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TT、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