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选择一生坚守.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次选择一生坚守.doc

三次选择一生坚守   人生就是一道选择题。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每个人都必须学会选择,诗人裴多菲在生命、爱情和自由三者中选择了自由,因为他明白,没有自由,生命和爱情也就失去了意义和价值;孟子在“生”与“义”不可兼得时,选择了舍生而取义,因为他明白没有了“义”,“生”不过是行尸走肉。可见,但凡作出选择,一定要选择更有价值、更有意义的东西。   魏德友的三次选择,把个人价值、命运和前途与兵团屯垦戍边事业连在了一起,确实是不容易不简单不平凡。   1964年从北京军区转业,魏德友作出第一次选择,不是留在喧嚣繁华的内地,不是奔着腰缠万贯的职业,而是与30多名战友赴九师一六一团原兵二连,坚守在毗邻边境线的一片无人区,守护着祖国的边境线,过上了“家住路尽头”“放牧就是巡逻”的生活;1982年,魏德友作出第二次选择,一六一团原兵二连交裕民县吉也克镇管辖,原兵二连百余户群众陆续撤离。他主动选择留下来,买了3头牛、20只羊,在这里放牧巡边;半个多世纪后,当昔日战友陆续告老还乡,边防战士换了一茬又一茬,连世代住在草原的牧民也陆续搬到了条件更好的定居点,魏德友原本可以过上更好的生活,他作出的第三次选择却不像大家所期待的那样,选择离开边境一线,而是留在空旷的草原深处,继续坚守使命。   魏德友的三次人生选择提供给我们的启示和价值,超过或者远远大于我们对魏德友事迹本身的认知界限和境界。   一   魏德友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有的只是一些平平凡凡的小事,却让我们感动,令我们沉思,让我们从其中的点点滴滴去领悟人生的真谛,去探寻共产党人的精神境界。   如何评价魏德友的三次选择?在当今思想高度多元、道德艰难爬坡的形势下,秉持不同价值观、抱着不同人生目标的人会给出不同答案。我相信,一个人良心还没有泯灭、道德还没有沦丧,都会认可魏德友人生的选择,但我也毫不怀疑有人会质疑甚至否定魏德友所作选择的道德价值。   以索取为标准来衡量道德价值的物质论者,可能会提出诸如此类的问题:魏德友当年离开更繁华的地方、放弃更优渥的生活,选择到边远的新疆守边防,他追求的是什么(确实有人这么问过他)?这是不是有点“傻气”?当有的人信奉金钱至上、名利至上、享乐至上的时候,魏德友一生中吃了那么多苦、受了那么多累,一没有升官二没有发财,依然在最艰苦的地方过着清苦的生活,这种选择是不是值得?当有的人财迷心窍,完全将道德良知置于脑后,制造销售各种假冒伪劣产品来坑人害人,以获取不义之财的时候,魏德友坚守的崇高,是不是有点不合时宜?当有的人不是视自己为人民的公仆,不为群众办实事,而是利用手中的权力索贿受贿,甚至贪污、挪用公款,搞权钱交易,把共产主义人生信仰忘得一干二净的时候,魏德友还信守着“一生只办一件事”,甘为祖国守边防的初心,他的内心深处会不会感到失落?   如果用是否干出了轰轰烈烈的事业来衡量魏德友的人生选择,确实算不上伟大;如果以获得了多少物质利益、得到了怎样的人生享受来衡量魏德友的人生选择,也确实没有什么可以值得称道。但是,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如果把兵团的事业比作一片森林,魏德友就是其中挺拔的一棵树;如果把共产党人的精神世界比作一座花园,魏德友无愧为花园中夺目的一朵花;如果把兵团屯垦戍边事业比作一个雁阵,魏德友就是雁阵中奋飞的那一只雁。   追寻魏德友半个多世纪的人生轨迹,确实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也没有气壮山河的豪言壮语,但我们从魏德友每天走过的巡边路上留下的坚实足迹中可以领悟到:他不留恋城市的优渥生活,不是偏爱边远地区的艰苦生活、更乐意在那里吃常人没有吃过的苦、守常人难以忍受的寂寞,不是更乐意在边境从事最危险的工作、与手握钢枪的外国士兵面对面对抗,完全不是。他与我们一样有着七情六欲,但魏德友明白,兵团人肩负着屯垦戍边的特殊使命,这使命是兵团成立的初衷,也是兵团安身立命之本,他的选择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在城市生活得更好。   “西陲戍边半世纪 我伴寂寞守繁华”,新华社记者写的长篇通讯的标题是何等的好啊。魏德友放弃安逸舒适的生活,不是因为他不会享受或不愿享受,而是因为他始终牢记着自己的使命和职责。魏德友的妻子刘京好说,对边境,魏德友有割舍不下的感情,一天不到边境看看,他就感觉少了点东西。魏德友和妻子每个月共有5000多元的养老金,足够安度晚年;魏德友在连队有1套房子,但至今也没住过1天。为了追求人生理想,艰苦的生活没让魏德友退缩;也是为了追求人生理想,魏德友选择扎根边疆,1967年他回山东老家结婚后就把妻子带到兵团,先后养育了4个孩子,自此便在草原上安下了家。“只有守在这里,心里才踏实”,这个信念一直植根在这名老党员的心里。   有人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人们的道德境界分为四种境界,即极端自私自利的境界,追求个人正当利益的道德境界,先公后私的社会主义道德境界,大公无私的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