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字源流考.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乐”字源流考

“乐”字源流考 引 言 对于“乐”字本义或起源的考释,古今学者们多有异议。周武彦先生就总结了六种说法,值得探讨的有三种。一是许慎《说文解字》:“樂,五聲八音總名,象鼓鞞、木虡也。”二是罗振玉《增订殷虚书契考释》:“樂,從絲附木上,琴瑟之象也;或增‘’,以象調弦之器,猶今彈琵琶、阮咸之撥矣。”三是今人修海林《“乐”字初义及其沿革》:“乐”字初义是表现先民们在农耕收获后的喜悦心情,甲骨文的“乐”字作“”。其中“”是谷穗、粮食的象征。周武彦则认为“乐”即“栎”即“社树”。除了这几种说法,还有另一种观点,今人林桂榛认为“‘乐’字构形及语义起源于先民歌舞活动中的悬铃架鼓”,接近于许慎的观点,而笔者更加倾向于林桂榛的看法。在本文中,我将从三个方面阐述我对乐字本义的推测以及源流的考释。 一、从字形考其本义 “乐”字甲骨文作“”,罗振玉认为其“從絲附木上”,象琴瑟之类的弦乐器,郭沫若亦从罗“象琴瑟”之论,认为“樂字之本为琴”。 康殷《文字源流浅说》也赞成罗郭之说,并认为这是商代前中国已发明与流行琴瑟等弦乐器的证据。罗郭系大家,故其言说影响深远,但“象琴瑟”之论实在有些牵强,因为它并没有充足的证据。而修林海的谷穗、丰收说,以及周武彦的社树说,若据“”形,其形态似天然茎杆与天然枝叶或枝果的植物,而且在甲骨卜辞中类似这一字形的字一般认为是作地名用的,这还勉强能够支撑他们的言说,若按金文之后“”字,中间的“白”符是不可省的,那么它就明显与天然的植物相异了,“白”符加“木”符应该是人工鼓架状,所以他们也没有还原“乐”字的本义真相。 “乐”字的字形演变过程大致是这样的:“”(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樂”(楷书)。甲骨“樂”字,并无中间的“白”字,其中“”即“幺”字,“幺”字甲骨文就作“”,这一字形其实是摹自小铃,龙山文化陶寺遗址就有高2.65厘米的小铜铃遗物。幺、玄、玆、糹、糸、系等字皆衍自铃,或悬挂,如“玄”,或下垂带,如“糸”,或上悬下吊,如“系”,形式多样。学界多认为丝、糸的本义为蚕丝,谬误也,实为铃绥而非蚕丝,甲骨“丝”字作“”,象两束小铃系着丝线之形。金文“樂”增“”作“”,象古时建鼓之形,“木”旁即木架、底座。所以从字形来看,“樂”的本义应为悬铃架鼓。“樂”的异体字“楽”,则酷似击鼓鸣声之状,更加证明了乐的本义为悬铃架鼓。古时悬铃架鼓的乐活动与祭祀有关,《后汉书·东夷列传》中就有对这一活动现象的记录:“建大木以县铃鼓,事鬼神”,且在中国现存的汉代画像中也有丰富生动的图景证据。 二、“乐”字语音流变 许慎《說文解字》:“樂,五聲八音總名,象鼓鞞、木虡也。玉角切。” 《康熙字典》收录“乐”六个读音: 《唐韻》五角切,《集韻》《韻會》《正韻》逆角切,音岳。《禮·樂記》:“大樂與天地同和。”又鐘鼓、羽籥、干戚,樂之器也。屈伸、俯仰、綴兆、舒疾,樂之文也。又姓。《戰國策》燕樂毅。 又《唐韻》盧各切《集韻》《韻會》《正韻》歷各切,音洛。喜樂也。 又《集韻》力照切《正韻》力召切,音療。《詩·陳風》:“可以樂飢。”毛音洛,鄭音療。 又《集韻》《韻會》《正韻》魚敎切。《論語》:“仁者樂山。” 又《韻補》盧谷切,音祿。《太公·下略》:“四民用虛,國乃無儲。四民用足,國乃安樂。” 又《唐韻》魯刀切,音勞。《廣韻》:“伯樂相馬。”一作博勞。 《汉语大字典》收录“乐”的五个读音:yuè,《廣韻》五角切,入覺疑。藥部。lè,《廣韻》盧各切,入鐸來。藥部。yào,《廣韻》五教切,去效疑。宵部。luò,《集韻》力角切,入覺來。liáo《集韻》力照切,去笑來。宵部。 《大辞典》收录“乐”的五个读音:玉角切,音岳,觉韵;卢各切,音勒,药韵;五教切,音耀,效韵;乐讬(落拓);“疗”,乐饥。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收录“乐”的三个读音:yuè,音乐,乐器;lè,快乐,乐意;yào,爱好,喜爱。 《现代汉语词典》收录“乐”两个读音:lè,快乐,乐于;yuè,音乐。 “乐”字初造之时,只有一个音,笔者推测其本音应当为yuè,即许慎《说文解字》:“玉角切。”但当它演变下来,读音多达七个,分别是:yuè、lè、yào、luò、liáo、lù、láo。当然,现在我们在生活中一般常用的音只有两个,就是上述《现代汉语词典》中收录的两个读音。可见字音在不断地演变和发展中逐渐统一和规范。 三、“乐”字语义流变 “乐”字起源于图画文字,它是一个以具体之形表意的象形字,“乐”从甲骨文演变到现在,其“悬铃架鼓”的本义在现存的传世文献著作中已不可寻,只能在其引申义中隐约看到本义的影子,再通过其字形以及出土文物加以推测。“乐”从本义演变而来的语义倒是有不少,并且它作为一个多音字,是用不同的音表示不同的义。 地名。在殷墟甲骨卜辞中有这样的记录:“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