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赏识的教育理念下转化问题学生探析.docVIP

在赏识的教育理念下转化问题学生探析.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在赏识的教育理念下转化问题学生探析.doc

在赏识的教育理念下转化问题学生探析   [摘 要]如何做好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突出问题。本文以赏识教育理念为指导,对现阶段问题学生教育转化工作进行了思考和探索。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赏识教育转化问题学生的依据;二是运用赏识教育理念转化问题学生的策略。   [关键词]赏识;转化;问题学生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6)07 ― 0153 ― 02   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教师常常会碰到一些学习成绩不理想、思想品德存在着偏差、行为习惯表现不良的学生,这些学生或多或少存在心理问题,他们常被称为问题学生。问题学生的转化,是衡量教育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之一,是当代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和责任。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千万不能忽视、冷落、歧视问题学生,挫伤他们的自尊心,使他们自暴自弃,或引起顽劣抗拒心理,甚至产生攻击行为。而要正视他们的存在,要积极探究他们的思想、心理问题,挖掘行为的根源,对症下药,使他们向好的方向转化。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问题学生时说过:“这些孩子不是畸形儿,他们是人类的无限多样化的花园里的花朵。”只有充分认识这一点,树立“赏识教育”的理念,走进他们的心灵-----尊重自尊心,唤起悔悟心,增强自信心,激发上进心,才能让他们美丽绽放。   一、赏识教育转化问题学生的依据   (一)从受教者的角度来说,赏识能满足无形生命的需求   赏识就是认识到人的品质、才能和成绩而予以重视或赞扬,它能够使人心情愉悦,做起事来充满信心、干劲十足。   首先,赏识满足孩子精神上的需求。在马斯洛看来,人类价值体系存在两类不同的需要,一是低级需要和生理需要即吃饭、穿衣、安全、健康等,这些都是有形生命的需求,二是被尊重、被欣赏、内心的愉悦和满足的需求,这种存在的完美、和谐的状态,是无形生命的需求。这种需求得到满足,可增强自信、价值体验、适应能力等多方面的感觉,可激发无限潜力,从而完成自我实现。   其次,赏识能够帮助孩子克服自卑,培养自信。人的自卑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来自权威的压力。生命之初, 很少有父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蹲下来尊重孩子的意愿,这就无意识地培育了心灵的杂草,即孩子的自卑;上学后,老师、英雄、伟人等如座座高山,封住了孩子质疑、探索的道路。二是源于自己的失败。当孩子不能正视自己的失败时,便会在心里埋下 “我不行”的种子,懦弱胆怯,遇事逃避。三是来自与身边人的比较,包括自身的相貌平平、出身贫寒、健康状况不佳等先天因素,也包括成绩不好、才华平庸、经验不足等后天因素。极大的心理压力和自卑感注定不能很好地善待自我,活得不开心,不快乐。孩子的心灵舒展恰是成功转化问题学生的关键所在,而赏识能紧紧抓住情感因素,刺激神经细胞的活跃,使人产生愉快的感觉,满足孩子的无形生命的需求,能够重建孩子的自信---- 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是孩子成长中的“阳光、空气和水”。   (二)从施教者的角度来说,赏识能尊重个性的差异   早在1968年,著名的皮克马利翁效应证明赏识会促使成功。实验表明:具有“培养前途者”的学生名单被专家有意地泄露给学校的教师,教师们信以为真,开始关注这些学生并给予他们很多的期望、信任和赞美。八个月后,他们果真收到了惊喜:这些学生不仅学习成绩显著提高,各个方面都有异乎寻常的进步。三十年前,周弘老师把女儿由一个令人同情的聋哑孩子培养成为中国第一位少年聋人大学生,他发现了赏识在教育中的神奇作用,他在《赏识你的孩子―一个父亲对素质教育的感悟》一书中首次提出了赏识教育的概念。经过在其他孩子身上的再次实验,他开始大力倡导赏识教育。这是对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爱满天下”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扬,是实现有效激励作用的“正强化”教育。事实证明:从圣贤孔子到十九世纪卡尔?威特到近代的铃木,古今中外的先哲们都以不同的形式阐明同一个规律:生命潜能的激发需要赏识。教育工作,就其本身的性质和逻辑来说,就是不断地了解和关心学生的生活:了解他们鲜明的个性,不同的性格,各异的心态;懂得他们幼小的心灵很脆弱,极易受到伤害;知道顾及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他们的心理特点,及时激发他们前进的内动力。一番安慰体贴的话语能使学生稳定情绪,恢复信心;几句引导暗示的话语能帮助学生拨开迷雾,走出误区。缺少了这种尊重个性的关爱和鼓励,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瓦特、牛顿,爱迪生等科学家小时候学习成绩都非常差,但他们都对某方面的事物具有浓厚的兴趣,正是教师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尊重并赏识了他们的个性差异,他们的潜能才得以充分地挖掘,才能得以充分地发挥和施展。由此可   见,赏识教育既能控制施教者浮躁的情绪,又能尊重受教者的个性差异,激发他们内在的潜能,创造意外的奇迹,从而实现师生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