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群山万壑毓菁华.doc
群山万壑毓菁华
中国几乎所有的寺庙、道观都深藏在名山大川的褶皱中,如一枚枚经年发光的纽扣,镶嵌于浓绿纷披的巨大衣衫上,解开它们,一段段隐匿的精神遗脉便渐次显露,并没因遁世的逍遥而被光阴掠走。纽扣般的小小空间,却能在无限的时间坐标上得以绵延生命,真是奇迹。
我常想这是为什么?精神的灯光即使藏之深山,也能照亮世俗,是因为人们仍然需要心灵的慰藉,或者需要寻找一个真实的自我。于是,就有了祈愿与向往,有了跋山涉水、孜孜以求的理由。朝圣的脚步从来不辞劳远,哪怕始终伴随着孤独,也足以用虔诚的意志抵消殆尽;哪怕得到的只是瞬间的安详或宁静,也不枉信仰追随一回。
我去过许多佛家道家的清修之地,从未试图解开那一颗颗神秘文化的“纽扣”锁藏的秘密。在山川之中畅快地呼吸,浊气块垒吐尽,躯体焕然一新,心情轻松并愉悦着,世间的浮云万象又算什么?而佛道精神的精髓也无非如此,不过是让人活得心无挂碍,慈悲为怀,得无上妙乐。妙乐既得,又何必问缘起性空、长生久视呢?
这次去海边的昆嵛山,也是怀了这样的心态。昆嵛山的道教神庭“神清观”,也定然是深藏于大山褶皱之中的静修之地。神清方能气爽。缘何神清?惟大海山川之灵气氤氲缭绕,抵挡了市霾的喧嚣杂扰,方有此灵效。我深以为信。世间好的所在仿佛都在远方,于是“生活在别处”成了某种近乎形而上的向往。
于是远行。于是,在很安静的养马岛居住下来,且住在岛上比较偏僻的一隅。傍晚沿着几乎没有行人和车辆的马路走向海边,久久伫立着,看夕照下的大海;夜晚,在呼呼的大风中寻着附近惟一的农家喝酒,不知身在何处;清晨,去最近的驼子村看蔷薇花和金银花围拢着的百年古建筑,推门进入无人的农家,端详青砖上斑驳的窗棂和飞翘的檐角……除了鲜花、绿树和毫无纤尘的空气,四围剩下的就是安静、安静,连远处的水面、水面上的芦苇,以及马路上晒着的渔网,都是静悄悄的,耳畔一只苍蝇的飞掠,声音亦如轰炸机一般。
这样的安静之地,充满祥和与缓慢的幸福。时光能数得出来,仿佛在一点一点从容地流逝,让人的心头满溢着懒懒的痒。眼睛小闭一会儿,似乎能看到心脏舒适的跳动,似乎也体验到了一回“刹那即永恒”的当下。
这方水土岂能没有昆嵛山?大自然对万物的安排就是如此玄妙。在牟平的行程中,无论你先去哪里,这片水土都预支了一份安谧在你感官里,然后将昆嵛山的莫大宁静送到你的灵魂深处。
从养马岛穿过跨海大桥,一路向南。窗外掠过荒滩,海岸,河渠,公园,鲜花,绿树,干净的村落,还有随处可见的果园,果园上空的白云,仿佛一个刚刚降临的夏天正用崭新的色彩轻轻地覆盖着这片土地。
远远地看到了迤逦的群山。很快,一片延展到山根部的巨大水面在身边缓缓后退。公路七拐八弯,两侧惟有密林包裹的山峦和裸露的黄白色岩体。“峰峦?f绝,大石长松”的昆嵛山吞没了我们。
在神清观前面的小广场上,我还盘算着车行的距离。若是在安步当车的古代,恐怕也要走上大半天时间。寺庙道观离人间烟火的距离大抵也要讲究远近适宜的,既可以清净,又必须有香火的供奉。虽然生存所需可以至简,但衣食住行也须方便。即使有高士,若隐遁于终南山者,到今天不也有好奇的探访者吗,比如写那部《空谷幽兰》的美国人。也许探访本身就是一种供奉,只要虔诚――当然,体验山川的恩赐也算。
昆嵛山和神清观已经是一处随时可以抵达的景点,车子可以直接开到山门前的小广场。大山最深的褶皱往往最先成为通衢。
小广场的南侧立着两块广告牌,云海群山的画面上,各有两排红色大字:“神清观四海,烟霞洞乾坤;享‘寿’原生态,问‘道’昆嵛山。”非常有概括力,把昆嵛山的精髓说全了。
从三重石阶下仰望,汉白玉栏杆之上便是一群红色的建筑群,庄严而醒目。拱形的山门之上书有“神清观”三个金色正楷大字。山门和左右钟鼓楼的红柱之上,均是重檐飞翘,彩绘梁枋。
斑驳的山门关闭着,我们从侧门而入。在北高南低的四合院式的庙舍里,我看到几块石碑,其中有一块是2008年立的《重修神清观记》碑,漆黑的碑面上刻着密密麻麻的计算机字体,粗糙简陋,与旁边的古碑很不协调,也说明在多次的损毁之中,文明遭遇了无可修复的劫难,后人重建的东西已失去了历史的内涵。好在还有几块古碑,还有山门石阶下和庙舍内已辨不清面目、且罩了玻璃盒子的石兽在。尽管我无法穿越时空,遥视神清观当年的模样,但尚存几棵活着的古柏,它们应该看到或记得曾经的一切,只是它们的沉默比时光还漫长。
龚道长已经在树下的牡丹花圃之间等着我们了。寒暄几句,他静静地带我们参观完三清宝殿、五祖殿、七真殿,领着大家步入西边的跨院。
这是龚道长的静修之地,狭长的小院中两排低矮的平房,在院门和平房之间有一片很小的空地,一棵巨大的古银杏参天而立,粗可合抱。树下放了一长一圆两个茶桌,周围摆好了椅凳。长桌上有一大盘紫红的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