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生态文明建设中“人本”原则的哲学底蕴与当代价值.docVIP

论生态文明建设中“人本”原则的哲学底蕴与当代价值.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生态文明建设中“人本”原则的哲学底蕴与当代价值.doc

论生态文明建设中“人本”原则的哲学底蕴与当代价值   摘 要: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本文以“天人合一”和“人化自然”为理论基础,分析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人本”原则的哲学底蕴,阐述了科学发展观具有的鲜明人文价值取向;提出“人本”原则对我国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发意义――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思想,追求生态系统的和谐共生;发展马克思主义“人化自然”理论,促进生态系统的全面协调;坚持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推动生态系统的持续繁荣。   关键词:生态文明;天人合一;人化自然;科学发展观   中图分类号:X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5-11-02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从本质来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一种社会形态,是人的全面发展与生态发展、经济发展、文化发展及社会发展的有机统一。这既是对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生态思想的历史传承,也是对马克思主义“人化自然”生态观念的创新发展,更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过程中所取得的又一理论成果。   一、生态文明建设中“人本”原则的哲学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核心是“以人为本”,秉承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人本生态思想,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发展马克思主义“人化自然”理论, 强调自然界的发展同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息息相关,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发展与人类自身发展的相互协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在满足人类全面发展需要的同时,强调自然与人类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1.“天人合一”思想中“人本”原则的体现   纵观中国历史,“天人合一”思想经历了“以人合天―以天和人―天人一理”三个发展阶段,这三个发展阶段中,始终贯穿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原则。   “以人合天”思想的主要代表是早期的儒、道两家。儒家主要强调人与道德之天的合一,强调人们要遵循道德伦理的准则,实现社会秩序的协调安定。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孔子的“敬天法天”思想和孟子的“尽心、知性、知天”思想。道家则主要强调人与自然之天的合一,强调要以“遵循自然规律”作为自身的行为准则,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一致。其中具有代表观点有老子主张的“道法自然”,庄子主张的“不以人助天”。   “以天合人”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荀子和董仲舒。荀子强调“制天命而用之”,董仲舒强调“天生之,地养之,人成之”。两人在强调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肯定了人的地位和作用,主张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遵循自然规律相结合。   “天人一理”思想的集大成者是朱熹。他把“天理”视为“天人合一”的哲学基础,“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并进一步把天道的元、亨、利、贞与人道的仁、礼、义、智直接统一起来,表达“天”与“人”统一于“理”,并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积累过程,来唤醒心中的天理。   虽然不同历史时期的“天人合一”思想有不同的理念侧重,但都强调了要坚持“以人为本”,遵循自然规律与道德准则,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协调统一。   2.“人化自然”理论中“人本”原则的体现   马克思认为,在人的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自然界才是现实的自然界,并进一步指出人与自然的关系应当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对象性关系”,具体又包括两个尺度――“自然的人化”(人的尺度)与“人的自然化”(物的尺度)。“自然的人化”是指人在劳动实践过程中,人的活动借助劳动资料使劳动对象发生预定的变化。而“人的自然化”是指人们在认识自然的实践过程中,为了能够获取自然资源,合规律地改造自然,从而使自身的需要不断得到满足和自身能力不断得到提升的过程。   综上所述,“人化自然”就是人类通过实践活动不断地认识和改造自然界,实现“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的过程。也就是说,人与自然的存在与发展都统一建立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之上,现实的自然界是人们实践的结果,与人类的实践活动和社会历史发展不可分割。我们应当在承认自然界客观存在的前提下,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用人的实践活动来看待人们所生存的自然环境,而不能脱离人类的实践活动而孤立地谈论自然界的发展。   3.“科学发展观”视野中“人本”原则的体现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是指要在发展过程中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把满足人民需求和全面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全面协调”,是指发展的内容包括各方面,并且相互之间协同共进,全面推进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事业新格局。“可持续发展”,是指发展进程要做到连续且持久,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努力实现经济、生态、社会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