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羟基苯乙酸的制备方法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邻羟基苯乙酸的制备方法研究.doc

邻羟基苯乙酸的制备方法研究   摘 要:邻羟基苯乙酸是生产嘧菌酯的主要原料,而嘧菌酯属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农药,高效、广谱,对几乎所有的真菌界(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鞭毛菌亚门和半知菌亚门)病害如白粉病、锈病、颖枯病、网斑病、霜霉病、稻瘟病等均有良好的活性。可用于茎叶喷雾、种子处理,也可进行土壤处理,主要用于谷物、水稻、花生、葡萄、马铃薯、果树、蔬菜、咖啡、草坪等。本文通过实验室的小试,对其制备方法进行了探讨及研究。   关键词:邻羟基苯乙酸;嘧菌酯;制备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6.24.026   0 前言   嘧菌酯,纯品为白色结晶固体;原药为类白色至黄色固体。中文别名:(E)-[2-[6-(2-氰基苯氧基)嘧啶-4-基氧]苯基]-3-甲氧基丙烯酸甲酯;阿米西达;(E)-2-{2-[6(2-氰基苯氧基)嘧啶-4-基氧]苯基}-3-甲氧基丙烯酸甲酯,分子式: C22H17N3O5,是比较常见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农药。近几年,其市场前景看好,引起了众多企业的关注。本文结合自己在实验室的小试过程及多年的工作经验,对其合成条件进行分析研究。   1 邻羟基苯乙酸合成原理   反应原理:以8-羟基喹啉酮为催化剂:   合成过程所用原料见表1:   2 实验步骤   (1)将NaOH和水加入2000mL高压釜中,搅拌溶解后加入邻氯苯乙酸和催化剂8-羟基喹啉铜。见图1:   (2)上好螺丝,搅拌下升温至170度,压力自动升高至6.5公斤,保温2小时。(这一过程中要每隔20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和压力)。见图2:   (3)卸压。将得到的料液用盐酸缓慢调节至pH=7,温度至40℃左右,搅拌半小时pH值不变。过滤得滤饼再用水洗烘干可套用催化剂,滤液回收后,控制0-5℃,滴加盐酸,调节pH至1-2,并控制体系在0℃,保温1小时;抽滤,滤饼用少量的水冲洗后得到邻羟基苯乙酸。   3 实验遇到的问题及讨论   在实验过程中,会出现以下问题需要注意:(1)高压釜压力升上不去。可能原因:安装漏气,需要停止实验,略降温后需重新安装。(2)粉状催化剂反应后结块。可能原因:盐酸滴加过量,催化剂已失效。(3)邻羟基苯乙酸产品中有黑色油状杂质。可能原因:中和时盐酸加入量不够,可以尝试pH值中性稍偏酸。(4)中和滴加盐酸量异常。可能原因:盐酸浓度不定,时间长浓度低了。   另外,实验过程中,NaOH的溶解要慢,防止生产中的急剧升温;要控制升温速率,先快后慢,使温度稳定在170℃左右;中和滴加盐酸的过程要慢,最佳目标pH=6.5;催化剂价格昂贵,应关注其套用问题。   参考文献:   [1]王江柱,孙双全.无公害果蔬农药选择与使用教材[M].金盾出版社,2010(02).   [2]王江柱.混配农药使用(第1部)[M].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06).   作者简介:刘剑峰(1968-),男,江苏淮安人,本科,工程师,主要从事企业的化学工程与工艺方面的技术开发与管理工作。 3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