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寿:三国是一根咽不下的刺.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陈寿:三国是一根咽不下的刺.doc

陈寿:三国是一根咽不下的刺   缤纷三国,本是政客的天下,儒生只须稍稍俯下身子,凭胸中丘壑,自可轻易戴上乌纱。但这个儒生却是个例外。他不是不想济天下,也不是不想建功业,而是有更重要更迫切的事:修史,为一个时代立此存照。因此,他必须游离于政治漩涡,置身局外。只有这样,他才能慧眼独具,永保清醒。这个儒生,叫陈寿。   陈寿是蜀国人,籍贯不能选择。那时的蜀国,已是江河日下:皇叔刘备病死;皇二代刘禅沉迷于犬马声色,毫无斗志;诸葛丞相欲力挽狂澜却力不从心。   父母也不能选择。陈寿的父亲是马谡的一个参军,马谡失街亭被斩,陈父也被施以髡刑,逐出军营。古人至孝,讲究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不得损伤。陈父受此大辱,心灰意冷,回老家耕读侍亲去了。   不能选择的人生,陈寿却活出了精彩,只因他遇见了谯周。   一   谯周号称“蜀中孔子”,是长江学者,经常上蜀国的《百家讲坛》。讲文化、讲历史,更讲人生,台上精彩纷呈,台下粉丝无数,刘禅和陈寿就是其中两个。刘禅不仅是鼓掌献花的观众,还是谯周理论的实践者。后来,当魏军兵临城下时,为保全一国百姓,刘禅采用了谯周的建议,举城投降。   谯周此举毁誉不一,有称之为智者的,有骂其为奸佞的。但陈寿幼时,谯周还不是这等有争议的人物,只是一个纯粹的大学者,一个通晓历史的达人。陈寿有幸,遇到了谯周。   其实,陈寿遇上谯周,像是历史的宿命:往事不堪回首,陈父心灰意冷,却把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他一无所有,所幸有儿子,他相信,有一天,儿子将会用笔,还他一个公道。   于是,18岁的陈寿进入成都太学,见到了同郡人谯周。谯周教给陈寿的,不仅有史识,还有史德。他们在努力构筑一个和谐学术社团,哪怕只是乌托邦。只是,谁能抗得过历史的车轮?公元263年,风雨飘摇的蜀汉终于灭亡。   那时,陈寿31岁,正是一个男人的黄金年龄。但他是亡国遗民,而且是一个具有史学精神积淀的遗民。谯老师劝刘禅降魏乃是为江山百姓计,不得已而为之;至于他,却不能效颦来谋前程。他只能留在故乡南充,用前人的皇皇巨著为自己筑一道长城,无论是风沙还是风月,似乎都与他无关了。   只是,世事沧桑,而后西晋代魏,蜀国的恩怨情仇,又淡化了许多。此时,西晋为示天朝风度,向蜀国遗民伸出了橄榄枝。陈寿犹豫了一下,还是接了过来。他的肩上,承担着父亲和老师太多的期望。   二   公元268年,36岁的陈寿赶赴洛阳。   然而,在官场混并不那么简单。陈寿当前要做的是,尽快熟悉西晋的政治生态,找到一个靠山,站好队,完美无间地融入进去。   司空张华无疑是最好的人选。张华是当红政客,更是资深文人,西晋文坛一哥。更妙的是,他喜欢当伯乐,尤其是,来人以文学的名义。陈寿的到来,使张华看到了融合晋蜀文化的可能,他欣然挽起陈寿的手臂,像挽起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他没有料到,陈寿会给他更多的惊喜。陈寿也从张华的眼中看到了答案:仕途像春天的田野,一路旖旎而来。果然,在张华的举荐下,陈寿历任佐著作郎、著作郎,甚至中书郎。   公元280年,西晋灭吴。至此,三国归晋,天下统一。滚滚长江,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成空。一壶浊酒,真的便可销尽千古闲愁?江渚上,多少白发渔樵,恐怕不是想当隐士,而是为了隐藏一段青春的记忆。而这段记忆对陈寿来说,是一根鱼刺,他吐不出咽不下,鲠在喉中,是一种难言的痛。父亲那沉郁的目光、老师那复杂的眼神……让他低回、让他惊悸、让他汗流浃背。他终于决定:要以笔为刀,为那段记忆塑像,去还原英雄,还原战争,还原一个真实的三国。桃园结义、赤壁论剑、战场捭阖、宫闱斗法……石屑纷飞,《三国志》渐露雏形。而陈寿的声名,也在传诵中日益鹊起。   他不会知道,很多年后,三国会成为演义、成为文化、成为江湖;而他,则是这个江湖的开创者,是三国文化的注册商标。   三   《三国志》杀青,他的好友夏侯湛见了陈寿的《三国志》,他一声不吭,径自把自己写的史书毁掉了事。   饶是陈寿多才如斯,西晋却并没有真正重视他。张华举荐他为中书郎时,政敌荀勖就力阻此事。不只是荀勖,整个西晋论坛,对陈寿都颇多微辞。   陈寿先是不屑,继而却左支右绌,渐显不支。   其实,一开始,陈寿的声名就不佳。   早在蜀国,他就屡遭贬斥,不为别的,就因不肯阿附权宦。这当然是魏晋风度的余绪,看似吃亏,实际上是风险投资,总有一天,特立独行的人要中头奖的。   但魏晋风度还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要恪守孝道,父亲去世,理应守丧,要厌美食、绝声色、弄得人形鬼面、形销骨立才是。偏巧他守丧时得病,让婢女捧药丸服侍,结果犯了大忌,成了人民公敌,人人欲骂之而后快。   后来,陈寿母亲病逝于洛阳,母亲体谅儿子,不想让他瞎折腾,扶柩还乡,临终遗言令他就地安葬。陈寿听话,就把母亲葬在洛阳郊区的邙山,却不料给更多人以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