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词的艺术特点8000字.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苏轼词的艺术特点8000字

苏轼词的艺术特点 ——苏轼婉约词艺术特点 摘要:苏轼在词作方面的发展将以诗入词为核心,逐步开创宋词词风既柳永 后的又一变。在此篇文章中我将主要针对婉约词中“以诗入词”核心特点,阐述其具有鲜明的个性的多样化风格、打破了音律的束缚的表情达意、多样化的题材以及丰富的语言表现形式等艺术特色。 关键词:艺术特色,婉约词,以诗入词,风格,音律,语言表达丰富 苏轼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他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各个艺术领域都有杰出的成就。他的词,开拓了词的境界,其风格豪放、婉约兼而有之。 从前期初窥词令的游赏山水的短调小令,作《南歌子》、《行香子》及《临江仙》等。到中期渐入词境的附有种种不同的小标题的成熟词作,如《江城子》的“密州出猎”,《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 大醉, 作此篇, 兼怀子由”与《烷溪沙》( 照日深红暖见鱼) 之“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词等。最终独创词风,开旷达之个性词风,自然地用小词抒写襟抱作《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念奴娇》(大江东去),《满庭芳》(归去来兮)等等[]。 苏轼背誉为“开豪放词之始创”,而豪放派词代表人物也必有苏轼其人。然当读过一些文章后,我发现,苏轼更多的是独具一格的婉约词,并且其婉约词与豪放词在艺术特色上有许多相似之处,故而我将针对苏轼的婉约词,分析其艺术特色。并加入一两首典型豪放词作为完善。 概念 婉约词:词的一种流派,这一类词修辞婉转、表现细腻。在取材上,多写儿女之情、离别之情;在表现手法上,多用含蓄蕴藉的方法表现情绪。代表词人有柳永、李清照等[] 苏轼的婉约词:婉约词风是有别于传统的婉约词风的。他变“以俗为美”为“以雅为美” ,淡化、内化了以艳为美的婉约词风 ,他以诗为词 ,使词由类型化到个性化 ,给传统婉约词注入了活力和生气。本文试就苏轼对婉约词风由俗而雅 ,对以艳为美的婉约词风的淡化、内化及词的个性化等方面谈一些浅见。[] 现存东坡词三百余首于《东坡乐府》中, 词风不拘一格, 现根据其三个发展阶段,试举他的几首婉约词加以赏析, 以探索苏轼这一类词之的艺术特色。 二、艺术特色总述 程千帆先生说: “ 苏词的基本特征, 如前人已指出的, 是以诗为词” ,“ 它意味着词境的空前扩大, 作家个性的更其鲜明、呈露与语言、风格、音律的解放。” (《苏词札记》) 。 “以诗为词” 给东坡词带来的一系列变革, 一是“从题材内容方面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体制”,无论豪放词或其他风格的词皆独具格调, 内容上“无所局限”。[] 苏词的多样风格,很难加以简单的概括。有人将其细分为“清丽”“浓艳”“清淡”“韶华”“缠绵”“风趣”“超旷”“豪放”八项,其宏大的抱负、超旷的情怀和豪迈的气魄, 使词“一洗绮罗香泽之态, 摆脱绸缪宛转之度”(胡寅《酒边词序》), 令人耳目一新[]。在这方面苏轼与前人最重要的差异,也是他最重要的贡献,还是在于开创了一种与诗相通的、雄壮豪放、开阔高朗的艺术风格。 诗的题材十分丰富,前人之词较之苏轼之词,范围过于狭小,仅限于女子缱绻,即使柳永开男子角度写词之先河,扔难离绮罗香泽之态。苏轼将词的内容扩大到诗的程度,将词与诗看为同一水平,从而内容上无局限。 二是“从创作形式上改造了词的体例的各个方面”。 如“不仅在字句、读法上打破了词体的上下两片内容分段的格局”如《水龙吟》中“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的文法与音律导致的句读问题,“把诗序入词”及创作“集句词”、运用书卷典故及口语等也是其表现。具体将结合词分析,可往后看。 三是“冲破音乐束缚《苏轼新论》” 清人刘熙载就说:东坡词颇似老杜诗, 以其无意不可入, 无事不可言也。 苏轼引领北宋新词风,发展了词律,他有自己的风格,有自己的情感,有自己的语调句法。 具体婉约词分析 、乌台诗案前之什(1060——1077) 1、《少年游》 潤(润)州作代人寄远[] 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恰似妇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 题曰“代人寄远”应为代王氏夫人寄远方之苏公,苏轼为寄托自己对妻子王润之的思念之情,他写下了这首词。此词是作者假托妻子杭思己之作,含蓄婉转地表现了夫妻双方的一往情深。 上片写夫妻别离时间之久,诉说亲人不当别而别、当归而未归。“去年相送,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很像《诗。小雅。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手法,而雪似杨花、杨花似雪两句,比拟工整,语亦精巧,可谓推陈出新的绝妙好辞。 下片转写夜晚,着意刻画妻子对月思己的孤寂、惆怅。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应是仿效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卷起帘子引明月作伴,可是风露又乘隙而入,透过窗纱,扑入襟怀。更显孤苦、凄冷。 结尾三句是说,姮娥怜爱双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