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导学教程】201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综合训练综合训练(二).docVIP

【新课标导学教程】201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综合训练综合训练(二).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课标导学教程】201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综合训练综合训练(二)

专题综合训练(六) 综合训练(二) [限时45分钟]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送 远[注] 杜 甫 带甲满天地,胡为君远行。 亲朋尽一哭,鞍马去孤城。 草木岁月晚,关河霜雪清。 别离已昨日,因见古人情。 [注] 杜甫因安史之乱于乾元二年(759年)离开秦州,此诗为“不言所送,盖自送”之作。 (1)诗歌首联的具体作用是什么?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的颈联交代了哪些内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交代背景。上句写国家当前的严峻形势,营造了紧张的氛围,“带甲”指全副武装的战士,“满天地”指遍地都是士兵。②使用疑问语气,引发读者阅读兴趣。下句写诗人向自己发问:兵乱连天,为何在这样的时刻“远行”?③营造悲凉的气氛,为全诗定下悲凉的感情基调。诗人在天下动乱时远行,悲凉、孤独之感油然而生。 (2)诗歌的颈联交代了诗人远行的时间和征途的感受。诗歌通过描写草木凋零、关河“霜雪”飘洒等萧瑟景象,点明此时正是寒冬时节,表达了诗人的哀伤怅惘之情。 2.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1)~(2)题。 闻邻船吹笛 杨 基 江空月寒露华白,何人船头夜吹笛。 参差楚调转吴音,定是江南远行客。 江南万里不归家,笛里分明说鬓华。 已分折残堤上柳①,莫教吹落陇头花②。 [注] ①指《折柳曲》。②指《梅花落》。 (1)这首诗的首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作者是怎样抒发这种情感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的能力。本题共两问,第一问考查诗歌意境,考生需要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对诗歌首联描写的意象的特点进行概括。第二问考查诗句的作用。诗歌首联的作用一般有:照应标题,点明时间、地点等,领起下文,为下文的描写、抒情作铺垫,渲染气氛,烘托形象等。(2)题考查鉴赏作者的情感的能力。这是一首羁旅行役诗,由“江南远行客”“江南万里不归家”等可以推断出本诗表达的情感是思念家乡之情。第二问难度较大,它其实是要求考生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这首诗主要的写作手法就是侧面描写,作者不言自己想家,却极言邻船之人反复吹奏《折柳曲》《梅花落》等曲子,借邻船中远行客之口道出自己的思乡念家之情。 答案 (1)这首诗的首联写在霜露满天、江月普照的深秋夜晚,作者在空寂的江面上听到邻船传出动听的笛声,描绘出了一幅凄凉冷清、空寂孤寒的画面。作用:①点出了听到笛声的时间、地点,照应了诗歌的标题;②营造了凄凉的意境,为下文的抒情作铺垫。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作者是通过侧面描写抒发这种情感的。本诗没有直接写作者如何思乡,而是从侧面入手,描述吹笛者传达的情思。作者猜想吹笛者一定是位江南远行客,反复吹奏《折柳曲》《梅花落》等思乡曲。作者通过远行客的笛声寄寓自己浓浓的思乡之情。(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闻捣衣① 赵孟② 露下碧梧秋满天,砧声不断思绵绵。 北来风俗犹存古,南渡衣冠不及前。 苜蓿总肥宛要③,琵琶曾泣汉婵娟。 人间俯仰成今古,何待他时始惘然! [注] ①捣衣:汉族古风。古时衣服常由纨素一类织物制作,质地较为硬挺,须先置石上以杵反复舂捣,使之柔软,称为“捣衣”。后亦泛指捶洗。②赵孟:宋室王孙,生不逢时,青少年时期南宋王朝已是大厦将倾,他在坎坷忧患中度过。此诗写于他屈身仕元之后。③要:日行万里的骏马。 (1)请简要分析起首两句在结构和内容方面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全诗具体谈谈作者在诗中抒发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内容上,起首两句描绘了树影碧绿、寒气渐浓、露坠桐叶、砧声阵阵的秋夜景象,渲染了幽寂空阔的氛围,作者独立凝听捣衣声,心中思情绵绵。结构上,起首两句为作者喟叹兴悲,抒发悲愤、伤痛之情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专注于电脑软件的下载与安装,各种疑难问题的解决,office办公软件的咨询,文档格式转换,音视频下载等等,欢迎各位咨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