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及其在含能材料中的应用.pdf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及其在含能材料中的应用.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及其在含能材料中的应用.pdf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及其在含能材料中的应用 黄友之1董守龙任芊黄聪明 (北京理工犬学化工与环境学院,北京100081) 摘要追溯了近红外光谱舟斩技术的历史和发展,并概述了其在含能材料领域的进展。 通过原理舟析并结合合能材料的特点,包括检测样品的均一、光程、摩尔瑷光系数、散射系数 的稳定等,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测量结果。同时舟绍了复台化学计量学算法的探索.这些算法大 大提高了测量的精确度。 关建词近红外;含能材料;化学计量学 1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历史和发展 是人类最早发现的非可见光谱区[1]1。1800年他写了两篇论文,并认为其发现称为“辐射热” MR由于可透过玻璃、石英等一般光学材料,不像中红外光要用NaGl单晶等特殊的光 料【6],但由于分子在该谱区的倍频和台频吸收比较弱,而且重叠严重,很难进行图谱解析。 相比中红外,近红外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成了“被遗忘的谱线”。 外分析仪器的报道[7.BJ,广泛用于农业、食品、饮料、化工、医药、烟草等行业。由于化学 计量学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在线分析、快速分析、无损固体物料质量分析需求的牵 引推动了近红外测量技术的迅速发展,终于超越了中红外的应用前景,迎来了近红外时代, 成为“奔跑的巨人”。 近红外的漫长发展史印证了一个科学发现和发展的规律,就是一个由表及里、去伪存 真、逐步深入、否定之否定、交叉学科结合并互相推动的过程。 从1994年开始,在含能材料生产连续化、自动化、柔性化的需求牵引下,我们在火炸 药行业中首先进行了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探索应用。成功研发了含能材料挥发分检测系 统,可以在样品无破损、无需任何预处理,在样品转动状态下快速实时检测固体物料中包括 作者简介:黄友之,1934年出生,教授。研究领域为化工过程及分析测量系统。 通讯联系人:董守龙,1979年出生,讲师。研究方向为过程控制及在线检测系统。E一蚰|il:dsl318@163corn。 133 水分、乙醇、丙酮、乙醚等多元组分含量的测定,其分辨能力达到了较理想的水平。 业国际会议ICT的论文集中。 美法联合研发的CPOCP项目中,肯定了在含能材料过程分析中只能用近红外检测技 术【io],发表了固体氧化物含量在线检测结果和多种化合物的近红外谱图,并认为建立数学 模型后可以预测混炼物的密度、爆热和燃速。 2000年,瑞典Beat 的方法…J。 近年来一些纳米材料和高密度、立体结构的高能量密度化台物的近红外光谱及其姊妹 谱——拉曼光谱的分析也已有所报道,甚至可用于不同晶形的分析。其他液体含能材料如混 胺等化合物的近红外分析方法,近年来也有很大进展112““。 2原理分析及含能材料的特点 分子光谱是与化学结构紧密相联的,所有分子都由以化学键连接的原子组成。原子和化 学键的运动相似为两个球用弹簧相连接组成的运动体系,主要由伸缩振动和弯曲振动构成。 受红外光照射时,它有固定振动频率,可以吸收一定频率的红外光,形成了红外和近红外 光谱。 我们以分子振动谱理论可以估算上述体系的分子振动转动频率,即: …j一/:d班±里!! ”2丽一√—‘r 式中,c是光速;f是力常数(与键强度相关)。可看出键强度和成键原子的质量m、m’ 决定了双原子、分子(或基团)的吸收谱带位置,近红外谱区主要是其倍频和合频。由此可以 找到对应化学结构的特征光谱吸收带,故不仅限于x—H结构,只要仪器有足够的分辨率和 稳定性,数据建模处理合适,可以将近红外检测技术也发展成指纹技术。 分子的微观结构本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经过近红外光的扫描.可由其漫反射得到的 吸收光谱带,转变为宏观上可识别和记录的信号。就如琴声揭示了乐器中弦的长短和粗细, 近红外光激发了多元组分中原子和化学键的各种振动、转动能阶,用吸收光谱可以揭示组分 的化学组成和结构。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微观化学组分结构和宏观光学表征中架设了一座桥梁,以其设备坚固 耐用、应用广泛、便捷精确,可以实现多元组分的同时、实时分析测量,实现了分析化学史 上一个跨越式的进展;特别是对过程成分分析仪表这个长期对连续化、自动化生产卡脖子的 技术难关,实现了在线、实

文档评论(0)

带头大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