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近红外透射技术对大豆整籽粒分析.pdf

采用近红外透射技术对大豆整籽粒分析.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采用近红外透射技术对大豆整籽粒分析.pdf

采用近红外透射技术对大豆整籽粒分析 赵武善1王明军2陈异1 (1.福斯中国客户支持中,心应用技术部,北京100081;2.南京农业大学 国家太豆改良中心,南京2L0095) 摘要本文介绍了采用近红外透射技术建立大豆样本近红外定标及分析过程,批量近红 外分析水分、蛋白质、脂肪的定标误差分别为0.369、0.578、0.460,相关系数分别为0.958、 0.913、0.912。通过30个样本的独立样品集对定标验证,预测误差分别为O404、0.622、0.508, 相关系教分别为O.952、0.901、0.908。结果表明,近红外光谱技术用于测试大豆品质是可行的, 可用于育种的早代选择。 关键词大豆分析;近红外透射;定标建立;定标验证 近红外光谱技术(NmS)是利用有机质在近红外光谱区的振动吸收从而快速估测样品中多 ds等率先将NIRS应用于农产品测试,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改进,已广泛应用于育种、谷物 收购和食品、粮油、饲料等行业并日渐取代传统的常规化学测定方法,为提高测试效率做出 了巨大贡献[1j。 近红外技术从20世纪60年代出现以来。多局限在漫反射技术(Nm)的应用,漫反射技 lmm,所以非常适合均质良好的粉状样品分析【2J。自上世纪90年代,近红外透射光谱技术 级和三级倍频吸收区。同传统的反射技术相比,透射谱区的近红外光在样品中的穿透最大可 达30nun,因此适合样品的整粒或原状分析,是完全的无损分析技术L3J。透射谱区虽含有丰 富的光谱信息,但由于信息叠加严重,所以起步较晚。而近十几年来,由于光谱学和化学计 量学的快速发展。大大推动了NIT技术的应用【3-5J。 本研究采用近红外光谱透射技术分析测定了来自全国各地及北美地区的近300多份大豆 样品的水分、蛋白质、油分含量,试图通过分析大量的大豆品种,试图建立一套能够推广使 用的近红外透射定标模型,为NIRS在我国大豆品质分析中的应用提供依据。 1材料与方法 I.1实验材料 选用参加2001年度、2002年度国家大豆区域试验品种品质分析样品,包括北方春大豆 美地区大豆样品(ss个,光谱数据由福斯公司提供)。从收集样品中随机挑选30份样品作为 m.蛔@抽.ovmm 370 验证样品集,以最终评价定标的稳定性和准确性。有关定标样品集和验证样品集的信息见表 ’ 1和表2。 表1定标样品集数据统计 性 状 样品数 平均值 最小值 最大值 标准偏差 水分/% 烈硒 8.47 5.40 15.68 2.39 蛋白质/% 259 42.晒 31.92 5023 291 油分/% 285 2036 17.12 ∞91 147 表2验证样品集数据统计 性 状 样品数 平均值 最小值 最大值 标准偏差 水分/% 23 8.28 570 1227 2.16 蛋白质/% 30 3854 35.82 42.98 2.27 袖分/% 29 20.68 18.23 2336 1.29 1.2化学分析测定方法L70 标GB5497—85粮食和油料水分含量的测定。 (2)蛋白含量·参见GB/r5513—85粮食、油料粗蛋白含量的测定。 (3)油分含量:参见GB/T5512_吨5粮食、油料粗脂肪含量的测定。 1.3光谱收集 采用F概公司生产的Infratee1255型近红外光谱透射仪扫描样品,扫描波长范围为850—

文档评论(0)

带头大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