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中语文 晨读晚练25(pdf)新人教版必修5.pdfVIP

2015年高中语文 晨读晚练25(pdf)新人教版必修5.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30  25 吟诵名 言 名 篇  1.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 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2.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 下几时回? (晏殊?浣溪沙?) 3.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韩非子?) 4.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 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 不复也. (?论语??述而?) 识记备 考 字 词  读准字音 A.古刹 (chà) 肖 像(xiào) 宁 缺毋滥(nìng) 没 齿不忘(mò)B.压轴 (zhòu) 哽咽 (yè) 怙恶不悛 (quān) 牵强 附会(qiǎng)C.押解 (jiè) 稽 首(qǐ) 退避三舍 (shè) 连篇累 牍(lěi)D.宵禁 (jìn) 属 文(zhǔ) 数 见不鲜(shuò) 悄 然落泪(qiǎo) 成语释用 东涂西抹:本指妇女涂脂抹粉.后常用作提笔 作画、写字或作文的谦辞. 区区此心:形容微不足道的一点心意或想法. 区区,微小、微薄.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愚笨的人多次思虑问题,也会 有一次是正确的,得到一定的收获.也作“愚者一得”. 管窥蠡测:从竹管里看天,用瓢来量大海.比喻 眼光狭窄,见识浅陋.也作“以管窥天,以蠡测海”. 管,竹管;窥,从小孔或缝隙里看;蠡,瓢. 班门弄斧:在鲁班门前耍弄斧头.比喻在行家 面前卖弄本领.班,指古代的巧匠鲁班. 聊表寸心:略微表示一下心意.聊,略微;寸心, 微薄的心意. 避让贤路:交印辞职,给才德高的人让路.常作 老年引退的自谦辞. 鉴赏诗 文 佳 作  实用类阅读 边疆教育先驱寸树声 陆 安 民国教育界出过一些知名人士,像陶行知、晏阳 初、梁漱溟等.然而在最为偏远、最不引人注目的角 落里,也有这样一个热心教育的人士.他就是边疆 教育的先驱寸树声. 寸树声(1896—1978),字雨洲,云南腾冲县和顺 乡人.1911年,寸树声考入大理中学,1915年毕业 回乡执教小学堂,1918年赴日本留学,一待就是10 多年.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寸树声回国,在北平大 学法商学院执教.他与张友渔、千家驹等人合办?世 界论坛?,分析研究时局,力主抗日.后来,又与马叙 伦、张友渔、齐燕铭等发起组织“北平文化界救国 会”,宣传救亡. 关心地处边疆的家乡文化建设,一直是他始终 不渝的情怀.他的家乡有建于1928年、占地1392 平方米、藏书7万余册、被誉为“在中国乡村文化界 堪称第一”、由胡适题写牌匾的和顺图书馆.这座气 势非凡的乡村图书馆,是寸树声心仪之地,也是他心 中的灯塔.1934年,得知和顺图书馆馆藏图书大增, 拟筹建新屋时,寸树声立即提笔写了一封信给家乡 的这座图书馆:“我心焦的是图书馆所有的书籍虽然 增加,而阅者不增加,????图书馆决不可成为一种 ‘独善其身’的建筑物,应当利用种种方法引诱乡人 来阅览,养成乡人一种进图书馆犹如进茶馆、上烟馆 一般踊跃的习惯,只要进图书馆的人增多,那么我们 的目的在无形中就算达到增加了.”这些话,今天读 来,仍不失其振聋发聩之意义. 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北平沦陷,寸树声化装逃 往西安,先后在西安联合大学和西北联合大学任教. 1940年,寸树声回到家乡,创办了云南第一所华 ?????????????????????????????????????????????????????????????????????????????????????????????????????????????????????????????????????????????????????? 131  侨学校———益群中学,同时兼任和顺中心小学校长 及和顺图书馆馆长.为了筹集办学经费,他顶着烈 日,冒着酷暑,亲赴缅甸募捐,并委托好友吴晗、曹靖 华从昆明等地延聘来一大批学有专长、教书育人的 名家,深入这座边陲学校,执掌教鞭,培育人才. 在他的心目中,“乡村学校应与社会打成一片”, “乡村学校的教学目的应该是培养在教室里、在图书 馆里有优秀知识的学习者,而出了教室、图书馆又是 优秀的生产者———一种新型的人才”.今天人们一 再倡导的“打破学校与社会之间藩篱”的理念,当时 的益群中学已经身体力行了.他十分欣赏斯巴达式 的严格训练,认为,“以斯巴达的严格训练对背负着 几千年因袭的中国青年是必要的,有益的.”这种教 育理念、这种教育思想,在今天看来,仍具有顽强的 生命力和穿透力. 就在日军铁蹄声声,逼近腾冲之际,寸树声在他 一手缔造的学校里,上了那令人难忘的“最后一课”. 学校中依然高扬着中国的国旗,飘逸出琅琅读书之 声.一袭素色西装的先生,站在学校礼堂的台子上, 神色凝重地给全校同学上了“最后一课”.那永远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3****868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