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精选.ppt

  1. 1、本文档共1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了解了热化学反应,那么不同反应间能量变化有没有联系呢?瑞典的盖斯根据大量实验数据与1840年得出了一条规律——称为盖斯定律, 实质指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焓变)只与始态、终态(反应的温度、反应物、生成物的量、聚集态)有关,而与变化的途径无关。——能量守恒定律。 * 用盖斯定律求反应的焓变,如同代数运算,关键是用已知反应整理、设计出未知反应,即可求标准的摩尔反应焓变,注意:不同反应加、减时,消除项物种状态相同才行。 * (那就是系统倾向于取得最大混乱度,我们知道,封闭系统中,能量降低——焓变有关,混乱度增大,与熵有关,这两大因素是所有自发过程的推动力,什么是混乱度?如何表示?计算?) * 如? 滴一滴墨水入一杯水中,墨水逐渐扩散,均匀地分散在整个水体中。不会看到墨汁会重新自动聚集成一滴墨。房屋倒塌,不会再回原,一瓶酒打开,香气飘满物,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指的就是混乱度增大。…混乱度增大是自发过程发生的一种推动力,熵是表混乱度的,状态定,熵值定, * 熵减不利于自发,但此反应是可进行的。 * 此反应熵减少,混乱度降低,然而我们知道,常温NO很容易转化为棕色的NO2,说明是自发进行的,因此也不能单独用熵变判断反应的自发性。大多化学反应是在封闭体系中进行的,所以解决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的判据就需把单独不能作为判据的物理量联系起来考虑,美国物理化学家吉布斯把焓、熵、温度结合起来,引进了一个新的状态函数——G * 体系吉布斯自由能减少的过程都能自发进行。 * 注意1)正、逆反应的吉布斯函数变数值相等,符号相反。2)吉布斯函数变的值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式有关。 * 虽然物质的焓、熵会随着温度改变而改变,但是对反应来说,由于反应物、生成物均在变,因此反应焓、反应熵是生成物与反应物的差值,变化不大,因此在无机化学范畴不考虑随温度的改变。 * 明确化学平衡原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从而克服生产中的盲目性。一个重要的例子:炼铁炉中是:氧化铁+CO-Fe+CO2在炉子的出口总有相当高浓度的CO,最初人们以为是反应时间不够,于是通过加高炉身让反应物接触时间长一些,加高倒30几米,仍无济于事,这说明化学反应的自发性不是无限的进行,而是有限的,即反应自发性进行的推动力是随着反应发生而变化着的。当反应物的总吉布斯ΣG大于生成物的ΣG,存在推动力,随着反应进行,反应物被消耗, ΣG反减小, ΣG生成增大,ΔrGm= ΣG生成- ΣG反差值从小于0逐渐趋于0,推动力消失,反应达到最大限度,这个状态称化学平衡态。 * J与Kθ的量纲相同,为1,表达式同,意义不同, Kθ仅为平衡态时的反应压力熵,J为任易态。只有平衡态才有J(平)= Kθ * * α与温度有关、与浓度、压力也有关,K只与温度有关。 * * 从例子总结:1)已知Kθ,可求平衡体系有关组分的浓度或压力或α,2)也可根据组成或求出组成量,求Kθ,在计算中明确,温度T不变,K不变。α是不同的。(前面我们围绕的是化学平衡的讨论,应该清楚的是:平衡建立后,不改变外界条件,平衡得以保持,改变条件,平衡破坏,会在新条件下建立新的平衡,称化学平衡的移动。 * 2-1L,加压,各浓度加倍,平衡应朝逆向(分子数减少)方向移动。是不是这样呢?下面计算加以说明。 * * 反应物分子在有效碰撞中一步直接转化为产物的反应称为元反应(初步的反应)。 非元反应 由两个或多个基元反应步骤完成的反应: * 研究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关系中最早最为杰出的人物是瑞典化学家阿仑尼乌斯,他根据大量实验数据在1889年提出了一个重要定量关系,后来人们为了解释阿伦尼乌斯关系,产生了两种理论——前面介绍的速率理论和过渡态理论,先有关系。 * * 反应 2W+X Y+Z 哪种速率表达式是正确的? (同学自己回答) 二、反应速率理论简介 为何反应速率有快有慢?如何解释?为了解释化学反应过程在外界因素影响下发生的差异,发展并建立了两种理论——碰撞理论(速率理论)和过渡态理论。作为分子动力学模型 1.碰撞理论 反应物分子形成生成物分子的过程实际是化学键的重新改组过程,是旧的化学键的断裂和新的化学键形成的过程,1918年路易斯(Lewis)以气体分子运动论为基础提出了反应速率理论。该理论认为:反应物分子间的相互碰撞是反应进行的必要条件,反应物分子碰撞频率越高,反应速率越快。但并不是每次碰撞都能引起反应,能引起反应的碰撞是少数,这种能发生反应的碰撞叫有效碰撞。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称为活化分子。分子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碰撞,大量的碰撞是无效的,如果每次碰撞都是有效的话,任何反应都可在瞬间完成,事实上并非如此。 发生有效碰撞的基本前提是:(1)互相碰撞的反应物分子应有合适的碰撞取向。取向合适才能发生反应。例如对于反应: (合适取向) (取向不

文档评论(0)

希望之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