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化理论论文科学实践论文.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众化理论论文科学实践论文

大众化理论论文科学实践论文 关于马丁.特罗大众化理论科学性的探讨   摘要:马丁·特罗大众化理论在中国的运用和实践,充分证明了马氏理论并不具有完备的科学性。如果不能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极有可能出现理论误读、滥用的情形。但正是在这种跨文化的比较中,马氏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理论之所以伟大,不在于它十全十美,而在于它对后来者所带来的启发意义。   关键词:大众化理论 中国实践 科学      1 马丁·特罗大众化理论简介   马丁·特罗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产生、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是以美国为样本,以欧洲为参考系提出的,是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产物。在特罗教授的思想体系中,“阶段论”是该体系中的核心部分之一。在“阶段论”中,他逐步深入地阐述了以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指标将高等教育发展历史分为“精英、大众和普及”三个阶段的基本观点。他认为,在各个阶段中高等教育规模、高等教育本质、高等教育功能、课程和教学形式等量与质的十一个规定性呈现出不同的特性。这就是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论”的概念。   特罗教授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论”具有强烈的时代意义,为世界高等教育理论做出了卓越贡献。①“阶段论”创造性的引入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概念,使得高等教育的国际比较有了统一口径。②“阶段论”揭示了高等教育发展历程中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提出一个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的量变和质变相互依存的发展理论。③“阶段论”运用系统论的观点,揭示了高等教育中存在的许多问题的关联性,对这些问题进行系统分析。这样的研究方法不仅为一个国家制定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政策提供参考,而且也为人们综合考虑高等教育发展问题,为从事多国高等教育发展比较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2 大众化理论的科学性探讨——通过其在中国的实践   2.1 何谓科学   从科学哲学来看,自17世纪牛顿力学体系建立以来,科学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关于科学这一定义,是处在不断变化之中的。在科学主义影响下,人们对科学的理解,更多的是以硬科学的标准来衡量。这种科学必须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必须是超文化性、超民族性的、超时间性的。它应该是价值无涉的,不受意识形态所左右,也不受研究者主观情绪所影响。   2.2 大众化理论在中国的实践   显然,我国高等教育的扩张受到马丁·特罗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的影响。大众化理论在中国的“一声炮响”,就在“中国高等教育界占有绝对的话语主导地位、在最短的时间内得以实施并对中国高等教育产生了最大的影响”。但是,通过与我国高等教育的实践相对比,可以看出马氏理论并不符合科学性,并不具备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效用。   本文从 “高等教育观”、“高等教育的功能”、“学生的经历”三个方面来说明马氏理论的科学性问题。   2.2.1 高等教育观   特罗认为,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增强与人们接受高等教育的观念密切相关。在精英教育阶段,当入学人数极为有限时,接受高等教育被普遍认为是出身好或天赋或两者兼备的人的特权;而在入学率达到或超过15%的大众教育阶段,人们逐渐把接受高等教育看做是那些具有一定资格者的一种权利。但是,在初步实现大众化的中国,较比欧美,就观念和实践层面而言,有明显的不同。   在观念层面上,精英主义价值取向根深蒂固。庞朴先生认为,中国是以家庭群体本位为背景,以伦理道德本位为核心的封建农业性文化传统。在此基础上派生出一个显著的文化心理品质:功利的重教传统。对政府而言,重教背后是极深的政治目的;对老百姓来讲,重教则体现为功利化的思想。中国人重教,求学心强,其目的是为了有朝一日“学而优则仕”。选举制的诞生,则是这种功利性的文化心理品质有了载体,因为科举考试是确定为官资格的,从教育内容、教育目的到教育组织方式都是彻底的精英取向。受这种文化传统影响,发端于西方的精英主义在我国教育领域遍地开花:在教育体制上,大学有重点与非重点之分,政府集中优势资源重点扶持少数重点院校,而相对忽视了非重点院校。这使得许多非重点高校不断努力追求“升格”,并幻想某一日进入重点院校的行列。在教育观念上,家长和学生特别关心非常大学的知名度和声誉,大部分都渴望上名牌大学。   在实践层面上,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不公平。虽然马丁·特罗认为大众化阶段的高等教育属于“具有一定资格者的权利”,但是在我国却有它的特殊性。随着高校的扩招,高等教育的入学门槛大大降低,高等教育已经不再是一种稀缺资源,不仅局限于少数精英阶层。可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在短期内大众化并没有缓解不同区域和社会阶层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及其质量上的差异。就区域差异而言,主要表现为高考招生制度方面存在着区域差别,城乡之间的不公平尤甚。高考制度虽然摒弃了权利、家庭出身、性别和人际关系等因素对教育公平的影响,而走向以客观的社会标准——“考试分数”来衡量社会的预备精英,即所谓“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然而这种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