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开封科举制度的终结地
开封 科举制度的终结地
科举制度的废除
今年78岁的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范沛潍先生对科举制度一直颇为关注,并进行了深入研究。3月27日,记者来到范老先生家,听他细说科举制度废除前后的那段历史。
自19世纪上半期开始,清政府内忧外患不断:英法等率先步入工业化强国以及日德等新兴强国不断对中国发起攻击,清政府割地赔款外加政治依附,亦不能取悦西方列强;国内则是改革失利,民怨四起,革命暴动此起彼伏。 1874年,洋务派官僚李鸿章就曾提出建议:改革科举制度,于沿海省份设立洋学局,教授测算、兵法、化学、电器等科目,若学生学有所成,则和科举出身者获得同等地位。鸦片战争的失败让人们在渴求军事等实用技术的同时,也向科举制度举起了改革的矛。“戊戌变法”期间,康有为、梁启超便痛斥八股考试的种种弊端,直言其束缚思想、远离实际、远远落后于西方。在文化教育方面,他们提倡开办京师大学堂,各地设立中小学堂,兼习中西学科;废除八股,改进策论,开设经济特科……只可惜“戊戌变法”仅仅勉强维持103天便被慈禧太后血腥镇压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从中央到地方的封建顽固势力,从变法之日起就极力进行阻挠和破坏。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宣布“临朝听政”,将光绪皇帝囚禁于中南海瀛台,同时发布谕令中止维新变法中对于科举制度的改革,下令逮捕维新派人士。谭嗣同、杨锐等6人被杀,其他倾向变法和参与新政的官员被陆续监禁、罢官和贬遣戍边。
由于列强欺凌过甚,激起百姓普遍愤恨,义和团兴起,以“扶清灭洋”为号召,拔电杆、毁铁路、烧教堂、杀洋人和教民。1900年,义和团运动在中国北方部分地区达到高潮。清政府听信义和团能够刀枪不入、杀光洋人宣传,于1900年5月25日对八国宣战。为扑灭义和团的反帝斗争,扩大对中国的侵略,英、美、法、俄、德、日、意、奥八国组成的侵略联军,于1900年6月由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从天津租界出发,向北京进犯。1900年7月20日黎明,北京城破。7月21日天未明,慈禧太后一行仓皇出走。途中,她命令清军“铲除”义和团。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失败。慈禧太后一行一直逃到西安才得以喘口气、歇歇脚,此时已是当年10月。这一路上,慈禧太后已经命令王奕劻、李鸿章为议和全权大臣。实际上后来是李鸿章一人全权负责议和之事,列强也表示同意谈判,双方定于1901年在北京谈判。
谈判结果就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耻辱的条约之一——《辛丑条约》。条约规定,中国从海关银等关税中拿出4.5亿两白银赔偿各国,并以各国货币汇率结算。1900年是中国农历庚子年,这场100多年前爆发的动荡被中国人称为“庚子国变”、“庚子国难”。《辛丑条约》签订后,列强的活动转向催促慈禧太后回京履行条约。慈禧太后以为合约已有眉目,在各方面催促下,于1901年7月宣布将于9月1日动身回京,但后来又以种种借口推迟。她到10月6日才出潼关,打算经河南、直隶回北京。慈禧太后一行于11月5日在巩县过洛河,12月12日抵达开封,在开封滞留一个多月,表面上是为举办“万
寿大典”,实际上是假做寿之名,行观望之实。1902年1月3日,慈禧太后等人从河北正定乘火车赴保定,选定日子后,于1月7日乘火车到达北京马家堡车站,回到紫禁城。
数目巨大的赔款激起了各地的民变。随着外部势力的入侵和影响,传统的中国社会不堪整合要求的重压,濒于解体。戊戌维新期间,主张变革者将教育症结归于科举取士制度的束缚之上。梁启超有言:“欲兴学校,育人才,以强中国,惟变科举为第一义。大变则大效,小变则小效。”而严复指出:“如今日中国不变法,则必亡是以。然则变将何先?曰:莫亟于废八股。”为挽救清朝政府,1901年8月29日,慈禧太后发布谕令:“(我朝科举)行之二百余年,流弊日深,士子但视为弋取科名之具,剿袭庸滥,于经史大意无所发明,宜讲求实学,挽回旧习。”最高统治者的一声“讲求实学”,一场声势浩大的改革科举制度的运动似乎已然无法停止。
科举制度废除之前,朝廷分为力保科举派与力废科举派,两者之间进行了艰苦论争。力废派认为,抗外敌、救中国,必须建立新式教育,教授实用知识。科举制度阻碍新式教育,也阻碍中国图存。
力保派的逻辑是:他们并非不知晓科举制度的弊病——八股取士,导致政府实用人才匮乏。然而,若贸然废止科举制度而无精妙制度顶替上来,儒家思想渐被搁置,朝廷抡才力弱,精英阶层远离中央控制,也会危及政权和国家。
随着激烈反对废除科举制度的徐桐、刚毅、赵舒翘相继死于非命,清政府高层权力极大倾斜向力主废除科举制度的荣禄、刘坤一、袁世凯、张之洞等人。
无论力保派还是力废派,其最终目的都是保安政府、救国图存。所以受废保争论影响最大的并非论争双方,而是清朝政权本身。
1905年9月2日,袁世凯、张之洞等实权官员递呈《请废科举折》称:“危迫情形,更甚曩日,科举一日不停,士人皆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