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现代中医临床组方用药思想.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现代中医临床组方用药思想

现代中医临床组方用药思想 摘要:通过对临床中药运用多元性的分析,发现临床中药运用有辨症用药、辨病用药、辨证用药、辨体用药、辨痼疾用药、辨期用药、辨时用药、辨地域用药、辨中药药理作用用药九种常用方法。对九种中药运用方法各自的概念、内涵、特点以及这九种用药方法之间的区别进行了系统论述。并通过对中医用药多元统一性——现代中医临床组方用药思想的论述,揭示了临床中药运用多元性的内在联系。将为临床中药运用方法的创新提供思路,为中药新药研发思路的创新奠定基础。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肾病内分泌科刘尚建 关键词:现代中医;临床;组方用药; 现代中医临床面临复杂多变的疾病系统,临床用药组方时仅以辨证用药或突出某一方面用药很难适应临床需求,因此临床医生多采用多种用药模式,并把多元的用药思维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了现代的中医临床用药组方思想。笔者谨就此思想总结探讨如下,以供同道参考。 1.中医用药的多元性 1.1辨症用药 症状和体征是审察疾病的重要组成部分。症状是患者的自觉症状;体征是在医生诊断、治疗疾病的过程中逐渐积累的用医生的眼、耳、鼻、舌、身、意通过望、闻、切以及现代的诊断手段(如心电图,CT等)所得到的信息。针对症状和体征进行选择用药,即辨症用药。临床上根据症状和体症的不同特点、不同性质,辨症用药又可分为:①辨主要症状和次要症状用药:主要症状定病名,次要症状和体症定证型。②辨特异症状用药:有些疾病患者的特异症状非常明显,在临床治疗疾病时仅针对这些症状用药,即可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如经血中有腐肉样血块是膜样痛经的特异症状,夏桂成认为本病病机为肾虚瘀浊阻滞,治以补肾温阳,逐瘀脱膜。药用:肉桂、当归、赤芍、三棱、莪术、灵芝、蒲黄、益母草、元胡、丹皮[1]。③辨体征用药:针对在医生诊断、治疗疾病的过程中逐渐积累的用医生的眼、耳、鼻、舌、神、意通过望、闻、切以及现代的诊疗手段(如心电图,CT等)所得到的信息用药。这些信息有舌象、脉象、理验指标等。姜兴俊在治疗扩张型心肌病时提出一辨舌象用药:本病舌质紫暗为瘀血之征,淡暗乃气血不足。治疗时可根据舌质以调气血,用丹参、当归、黄芪等;二辨心搏用药:心搏较之脉象更能反映本病的性质和病机转归。若心率小于70次/分者,多为心阳不足,心气衰败之象。治宜温阳补气,用大剂量黄芪和党参,使气足则阳生。而心率大于150次/分以上者,多为心火亢盛之征。治宜清心泻火,用黄连、连翘和苦参等[2]。 1.2辨病用药 临床医生通过诊断和鉴别诊断,对疾病进行准确的病名诊断,根据疾病的总体规律而制定贯穿始终的治疗原则,即辨病论治。其中针对某一疾病贯穿始终的基本病理变化进行专病专药的治疗,称为辨病用药。《五十二病方》是我国现存最早医书,书中52种疾病均按“辨病用药”治疗。清代医家徐灵胎在《医学源流论》中指出:“欲治病者,必先识病之名……,一病必有主方,一病必有主药。” 现代辨病用药分辨中医病名用药和辨西医病名用药两种,如临床治疗阳痿酌用蜈蚣兴阳通络、高泌乳素血症重用麦芽降低泌乳素[3]。 1.3辨证用药 将望、闻、问、切以及现代的诊断手段(如心电图,CT等)所得到的信息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阶段,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证是疾病主要矛盾在某一时点的具体体现,因其主要矛盾不同,可以表现为不同的特点,其在时间上没有先后继起关系。这就要求在临床实践中,即使是同一疾病,也要根据不同的证同病异治。不同的疾病,只要证相同也可以异病同治。辨证用药包括辨脏腑用药、辨肢体经络用药、辨病因病机用药、辨部位用药、辨气血津液用药。辨证用药的关键是抓病机。辨证用药是中医的基本特点。如治疗眩晕,肝阳上亢者,治以平肝潜阳、滋养肝肾之天麻、钩藤;气血亏虚者,治以补养气血、健运脾胃之黄芪、人参;肾精不足者,治以补肾滋阴之熟地、山药、山茱萸或补肾助阳之巴戟、仙茅;痰浊中阻者,治以燥湿祛痰、健脾和胃之半夏、白术、天麻。 1.4辨体用药 患者的体质类型是辨证施治、立法处方用药的重要依据,故应根据患者的体质差异指导临床用药。以疾病为系统,研究如何根据体质的差异恰当选择药物的种类和用药剂量,以体质为背景研究用药物改善病理性体质,有助于未病先防和治病求本。辨体用药是针对与生俱来的病理性体质用药的方法。辨体用药不仅要治人的“病”,更要重视治病的“人”。如Ⅰ型糖尿病、肥胖体质、痰湿体质等由遗传引起,与体质有关。如湿热体质者,多急躁易怒,口干微苦,大便燥结或粘滞,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易患淋症、黄疸等症。临床治以清热利湿,药用黄连、黄芩、龙胆草等。 1.5辨痼疾用药 痼疾是指难治的旧病。针对难治的旧病用药的思想最早见于《内经·五常政大论篇第七十》“帝曰:‘其久病者,有气从不康,病去而瘠,奈何?’岐伯曰:‘昭乎哉圣人之问也﹗化不

文档评论(0)

2017l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