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朱维铮教授学术生平
朱维铮教授学术生平
著名历史学家、复旦大学特聘
资深教授朱维铮因病医治无效,于
2012 月3 月10 日15 时52 分在上
海新华医院逝世,享年76 岁。
朱维铮1936 年7 月14 日出生
于江苏无锡。1955 年进入复旦大学
历史系就读,1960 年毕业于中国古
代史专门化,留校任教,历任讲师、
副教授,1988 年晋升为教授。2006
年被德国汉堡大学授予荣誉博士称
号。这是汉堡大学授予中国人的首
个荣誉博士,也是自季羡林之后德
国高等学府授予中国人的第二个荣誉博士。曾任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学
术顾问、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顾问,原中国史学会理事,原国际儒学联
合会副会长、顾问,原上海海峡两岸学术文化交流促进会常务理事,上
海市徐光启研究会会长,北美《亚洲评论》顾问等学术兼职。
朱维铮师承著名学者陈守实、周予同先生,在中国经学史、中国思
想文化史、中国史学史、中西文化交流史、中国学术史、中国近代史等
多个领域做出突出贡献,被公认为是上世纪 80 年代以来中国文化史、
思想史、学术史研究的开拓者之一,是促进国际学术交流合作的先行者。
他继承了复旦优秀的史学传统,在海内外享有很高声誉。
朱维铮早年受学界前辈亲炙。他留校之初,即担任陈守实教授的助
教。1962 年,他在《历史研究》上发表《府兵制度化时期西魏北周社会
的特殊矛盾及其解决:兼论府兵的渊源和性质》一文,多受瞩目。后调
任周予同教授的学术助手,协助主编教育部委托的《中国历史文选》,
1
期间博研典籍、贯通古今。该书作为国内高校文科相关专业的首选教材,
沿用数十年、屡经修订,累计发行量达50 余万册。
朱维铮是中国经学史研究的重要传承者。他承续钱玄同、周予同一
脉,无论环境艰难还是喧嚣,都长期坚守在经学史领域,整理了大批经
学史研究资料,培养了一批经学史研究人才,成为当今海内外最有成就
的经学史家之一。他整理编辑的《周予同经学史论著选集》,是经学史
领域的重要文献。他先后受邀参与主编《传世藏书》经学与经学史类文
献,担任《儒藏》经学史类文献整理的主编,所做工作为后来者指引门
径。他在《儒术独尊的转折过程》、《中国经学与中国文化》等文章和《中
国经学史十讲》一书中提出,经学史是中国中世纪的统治学说史,经学
演变有明显的“学随术变”特征,经学史与我国边疆历史有复杂而密切
的联系。这些观点继承和发展了周予同的经学史研究思想,别有创见。
朱维铮被学界认为是国内文化史研究的主要奠基人。1980 年,他和
复旦历史系同仁组建了全国首个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室,锐意开拓中国
思想文化史领域。他和庞朴教授合作主持编辑了《中国文化史研究丛书》
28 种,具有学术里程碑意义。1986 年,又在复旦大学组织召开首届中
国文化学术国际讨论会,这是 1976 年以后首次在国内举办以中国文化
为主题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上世纪80、90 年代,
他组织编纂了五辑 《中国文化研究集刊》,荟聚时贤佳文,至今嘉惠后
学。他倾三十年之功撰写了 《走出中世纪》(1987)、《音调未定的传统》
(1995 )、《走出中世纪(二集)》(2008 )等著作,眼光独到、思想新锐、
功力深湛,影响了几代学人。《走出中世纪》出版不久即被译成英文,
在国际学界产生很大反响。
在中国史学史领域,朱维铮继承了陈寅恪、陈守实一脉的学术思想
和治学方法,发展出中国史学史课程,成为复旦历史系的特色。2005
年,他领衔承担课题“中国史学的历史进程”,向复旦大学百年校庆献
上了一份学术厚礼。他先后撰写了《史学史三题》、《班固与〈汉书〉:
一则知人论世的考察》、《历史观念史:国病与身病——司马迁与扁鹊传
奇》、《史官与官史:韩、柳的史官辩》、《历史编纂学:过程与形态》、《班
昭考》等论文,并为《中国十大史学家》一书撰写了高质量的“司马迁
2
篇”,体现出在史学史方面的深厚造诣。
在中西文化交流史领域,朱维铮重视明末以来传教士与西方文化在
中国的传播、蜕变及其在传统政治演变过程中的作用。他推动了上世纪
80 年代以后国内的中西交通史、基督教在华史、宗教史等领域的研究,
也为晚明以来的政治史、思想文化史研究引入了新视角。1993 年,他主
持召开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国际研讨会,会后编辑出版了《基督教与近代
文化》一书。他还先后主持了《马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