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育的文化反.ppt

  1.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科学教育的文化反

科学教育的文化反思 杭州二中 刘向东 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 什么是文化 文化一词起源于拉丁文的动词“Cultura”,意思是耕作土地,后引申为培养一个人的兴趣、精神和智能。文化概念是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1871年提出的。他将文化定义为“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所获得的能力与习惯的复杂整体”。此后,文化的定义层出不穷,克莱德·克拉克洪在1950年代末期搜集了100多个文化的定义。 汉语中的“文化” 文化在汉语中实际是“人文教化”的简称。前提是有“人”才有文化,意即文化是讨论人类社会的专属语;“文”是基础和工具,包括语言和/或文字;“教化”是这个词的真正重心所在:作为名词的“教化”是人群精神活动和物质活动的共同规范(同时这一规范在精神活动和物质活动的对象化成果中得到体现),作为动词的“教化”是共同规范产生、传承、传播及得到认同的过程和手段。 西方语境中的文化 古代欧洲的农业 中国文化的代表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教 礼、仁 中庸之道 从文化的起源看中西差别 西方的“文化”(culture)一词源于农作物的种植,具有物质功利色彩;而中国的“文化”一词,从以上的分析可知,更倾向于人以及人的精神的发展。这也可说是东西文化差别的一个缩影。 人类发展初期的自然环境对文化的影响 人类发展过程的历史对文化的影响 中国人重仁,西方人重智 ——康有为 古希腊:海洋的惊涛骇浪 古中国:富饶的大陆 科学如何影响西方文化 约翰洛克 公元1632~公元1704年10月28日   著名的英国哲学家。全面系统地阐述宪政民主基本思想的第一位作家。他的思想深刻地影响了美国的开国元勋及法国启蒙运动中的许多主要哲学家。 科学如何影响西方文化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 无形的手 个人利益相互制约,能够形成良好的经济秩序,个人利益相互制约,能够有效地配置资源。 科学如何影响西方文化 马斯洛 科学思想对人类社会的伟大意义在于它并没有停留在自然科学或者少数科学家的范围,而是一种文化的形式,注入整个社会,成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文化就是包括两个组成部分: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科学从理性的角度创立了人文观念,而文学和艺术又从情感方面,把人文观念渗透到人类的灵魂之中。 科学、艺术、人文比翼双飞,人类才能够永远向着正确的方向。 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谈起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来历 中华文化连绵不绝的奥秘 科学从来没有进入中华主流文化? 科学的迷信——文化对科学的误读 权威的迷信 数字的迷信---不兼容原理 方法的迷信 结论的迷信 技术的迷信 科学教育的突破之路 教育必须以科学的态度认识科学,以科学的精神改造我们的科学教育。 首先,我们要全面的、立体的、动态的认识科学:科学不是各种科学定律的仓库,科学不是科学名人的陵园,科学也不仅仅是人类改善生存条件的手段。科学是全人类的文明发展的结晶。 科学作为一种文化 科学是人类文明的结晶 科学的成果可分几个分层次 科学成果的层次 科学的应用-技术 科学的规律和结论 科学的方法和手段 科学的思想 科学的精神 第一层次:科学技术 第二层次:科学知识 第三层次:科学方法和手段 第四层次:科学思想 第五层次:科学精神 现代人的科学危机 科学精神的丧失 以实用主义的态度看待科学技术 什么是科学精神 1.客观的依据; 2.理性的怀疑; 3.多元的思考; 4.平权的争论; 5.实践的检验; 6.宽容的激励。 什么是科学精神 1.求知求真求理,求知欲和好奇心; 2.独立思考; 3.勇于探索,不断创新,不怕失败,有理智和活跃的想象力; 4.坚持真理,发扬不畏强暴的大无畏精神; 5.确立正确的价值观,使研究成果有利于人类文明进步; 6.遵守学术规范,不弄虚作假,不抄袭别人的学术成果,不武断,不专横; 什么是科学精神 7.戒除成见,对已有理论、事实提出有依据的怀疑和批评争论; 8.提倡合作交流的团队精神; 9.无情的自我批评,切忌自我陶醉; 10.运用并创造适合个人研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什么是科学精神 著名学者于光远认为,科学精神的内涵就是求异谋同,独立思考和自由。 中国社科院李惠国教授认为,科学精神的内涵是:1.实证精神;2.分析精神;3.开放精神;4.民主精神;5.革命精神。 什么是科学精神 求真求实,追求真理, 理性的怀疑, 民主、自由和开放性, 多元化, 求证和检验的精神。 什么是科学精神 以上论述的共同点是什么呢?我们可以发现—— 科学精神具有丰富的内涵,它们包括:理性精神;实证精神;分析精神;开放精神;民主精神;批判精神等诸多

文档评论(0)

xxj165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4月1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