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80后”文学.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80后”文学.pdf

2007年第 3期 NO.3,2007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总第 1 92期 Sum NO.1 92 21世 纪 中 国 文 学 研 究 本专栏特约主持人 夏康达(天津师范大学教授 、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江冰教授近期发表 了一系 列关于“80后”文学的论 文。原先他给本专栏的是此系列论文的最后一篇 ,论述关于“80后”文学需要超 越 的“三个标杆”。我感到“8o后”文学是新世纪唯一得到命名的重要文学现 象,也是本世纪至今争论规 模最大、时间最长的热点问题 ,而作为一种青春文学现 象。“80后”虽说 未必面临终结,但加 以总结(或者 说是阶段性总结)应该是时候 了。我希望本专栏能发表一篇对此文学现 象作 出比较客观、比较全面的学 术评价的论文。于是我劝说江冰不必顾 忌有些观点 已在 系列论 文中有所表述,不妨 系统地梳理 自己关 于“80后”文学的全面看法,写一篇综论“8o后”文学的论文。承蒙江冰慨 允,这便是发表 于本期专栏的 《论“80后”文学》。我不想对这篇 文章作具体评介 ,大家读后 自然会有公论。我只想说 一句:这是本专 栏首次以 1O个页码发表一篇 文章 ,但我们感到值得 。 今年是香港回归十周年 ,为此特发表香港文学研 究专家古远清教授 的《回归后的香港新诗创作》.敬 请读者关注。 论 “8 O后 文 学 江 冰 (广东商学院 人文与传播学 院,广东 广州 510320) 摘 要 :近 几年 来,“8O后”写作越来越成为 学术界 关注的现 象。表 面上 看来 ,“8O后”写作率 先走上 了市场而 没有走向文坛 ,“8O后”的文学追 求似 乎被 它的 商业运 作掩 盖 了。面对“8O后”,也 许外 界更需要 对他 们进行 文 学 上的发现 ,帮助他们 面对当前 各种 复杂的形势,为他们提供 更为宽松 和健康的成长环境 。 关键词 :“8O后”;命名 ;文化 背景 ;派别 ;三大标 杆 中图分类号 :I207、4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号 :1 67l 1106(2007)03 004 7一ll 2004年,中国文坛最引人注 目的一笔无疑是 属于“80后”作家们的,“80后”文学也无疑成为了 2004年文坛最为瞩 目的文学现象。 所谓“80后”,简单说来就是指一批出生于 20 世纪 80年代 、正在尝试写作 的文学 爱好者.他们 代表着中国当代文学最年轻 的力量。“80后”在 写作领域里崭露头角的约有百十人 ,经常从事写 作的大约有千余人 ,他们有一个专 门的网站“苹果 树 中文原创网”,签约作者近两万人。这样庞大的 一 个写作群体 ,如果总在我们 的视野之外 ,不是一 种冷漠 ,至少也是一种 失职 。据北京开卷图书研 究所近两年的图书市场调查表 明,以“80后”为主 体的青春文学 书籍 占整 个文学 图书 市场 份额 的 10 .而现当代的作家作品合起来,也就 占有 10 。 1 这就是说 .在当下的图书市场 ,他们和他们的前 辈们是平分秋色的。对于受众如此之多 ,影响如此 之大的写作群体.我们怎能够熟视无睹.不予关注? 一 、“80后”文学的命名 不必讳言 ,美 国《时代 》周刊对“80后”的命名 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此后“80后”不但成为圈 收稿 日期:2007—01 15 作者简介:江冰(1957 )男,江苏南通人,广东商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教授。 47 内圈外的焦点 ,而且成为一个正式取代其他称呼 被广泛使用的命名。 2004年 2月 2日,北京少女作家春树的照片 上了《时代》周刊亚洲版 的封面 ,成为第一个登陆 该杂志封面的中国作家。同期杂志还把春树与另 一 位上世纪 8O年代出生的写手韩寒称做中国“8O 后”的代表。这一明确命名与定位 ,引起人们对上 个世纪 8O年代 出生 的一代 文学写 手 (简称“8O 后”)以及他们的写作行为与作品的关 注,关注迅 速地从 网络 、从圈子上升至读书界 、文学界 。 1.两个成长平台 假如 以《时代 》周刊命名为界 ,可 分为“命 名 前”与“命名后”两个时期 。 “命名前”的“8O后”文学 依 赖两 个 平 台成 长—— 首先 是 网络。可 以说 没有 网络 就 没有 “8O 后”。如今赫赫有名的“8O后”作家 ,无不是早几 年就驰骋网络的少年骑手,各人在网上都有一批 追随者。不少人是在 网上“暴得大名”,然后才 由 出版商 拉向 出版物,从而名利 双收,获取更大声 誉。比如春树 ,2000年 17岁 时写 出《北 京娃娃 》 的前后,就以另类 、出格被列 为用“身体写作”的 “上海宝贝”卫慧 的同类 ,引起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