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饮食文化的民族传统.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饮食文化的民族传统.pdf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FUDAN JOURNAL(Social Sciences) 2002年第 5期 No.5 2002 中 国 饮 食 文 化 的 民 族 传 统 余世谦 (复旦大学 中文系,上海 200433) [摘 要] 以汉族 为代表的中国饮食文化拥有万千余年的悠久历史 ,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在世界 上居于先进地位。本文从膳食配置 、饮食方式 、菜肴风格 、餐饮习俗 、饮食制度 、餐具使用、美食追求 、烹饪 思想 、饮酒风 尚、茶事活动以及宴会举办等方面概括总结 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 民族传统。 [关键词 ] 中国 饮食文化 民族传统 [中图分类号 ] TS9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257—0289(2002)o5—0118—006 National Tradition of Chinese Dietary Cultlwe Yu Shi—qian (Department ofChinese,Fudan ,. ∞g 200433) Abstract:The national tradition of Chinese dietary culture,especially tl1at of tl1e Han nationality,has a histo— rv 0f tl1ousands of years.It has its distinct national character and is in al advan ced position in tl1e world.This paper discusses an d suml~ zes the important national tradition of Chinese dietary culture from such aspects as meal preparation,dietary manners,dish styles,dietetic conventions,dietetic systems,tableware application, pursuit of the delicacies,culinary thoughts,potatory fashion,tea drinking an d ban queting. Key W ords: China,dietary culture,national tradition 孙中山先生说 :“中国近代文明进化,事事皆落人之后 ,惟饮食一道之进步 ,至今尚为文明各国 所不及” J。以汉族为代表的、历经万千余年的悠久历史所形成的 、进步的中国饮食文化究竟有哪 些民族传统呢?笔者认为,中国饮食文化的民族传统取精择要大致有如下内容 : l 1 l“以粮为主,主、副配餐”的膳食配置 西方人的祖先是游牧民族 ,他们吃肉喝奶 ,没有主 、副食之分。中国人 的祖先是农耕民族 ,很 早就以粮食及其制品为一 13三餐必不可少 的主要食 品,以蔬 菜、肉、鱼 为辅助食 品了。“以粮为 主”一是指“粮”的地位重要 ,必不可少 ;二是指“粮”的食用数量较多。依据原料的不同,中国人 的 主食分为米类、麦类和杂粮类 。米类包括粳米、籼米 、糯米及以它们为原料 的米制品和米粉制品, 如糕 、米团 、粉点等。麦类则包括小麦、大麦 、燕麦及其粉制品 ,如馒头 、面条 、烧饼等。杂粮类则 有玉米、高粱 、豆类 、薯类 、粟子 、西米及其制品。这些主食是中国人体力活动必需热量 的主要来 源。副食有调剂 口味、引发食欲、补充营养成分的作用。没有副食佐餐 ,主食 的食用常常会受到 影响。中国人的副食品十分丰富,除了最常见的鸡鸭鱼肉等荤菜外 ,形形色色的新鲜蔬菜 、豆制 品、酱菜、咸菜 、泡菜、腌腊制品等也是饭桌上常见的菜肴。搭配的方式 多种多样 ,因食 、因人、因 地、因时而异,总体说来有“三多三少”的传统:主副食配合中,谷食多,菜食少;菜食用料上,蔬菜 [收稿 日期 ] 2001 4—5 [作者简介 ] 余世谦(1946一 ),男,江苏铜山县人。复旦大学 中文系副研究员 。 118 多 ,肉品少;肉品选用上 ,猪 肉多 ,其它少。这种饮食配置与 中国的农业生产模式和中医“得谷者 昌”的理论有关。 }2 J“热、熟为主,兼用生、冷”的饮食方式 中国人早在五十多万年以前就会用火烧烤食物 了。正如恩格斯所说 :火的使用“为口提供了 可说是已经半消化了的食物” j,它大大减轻了肠 胃的负担和损耗 ,有益于营养的吸收。中国古代 先民无疑最早体验到这一点。《吕氏春秋 ·本味》篇就将热食、熟食的意义和作用表述得清清楚楚 : “夫三群之虫,水居者腥 ,肉猩者臊 ,草食者膻。臭恶犹美 ,皆有所以。凡味之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