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教学如何正确对待教材与学术成果的异同.docVIP

中学历史教学如何正确对待教材与学术成果的异同.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学历史教学如何正确对待教材与学术成果的异同

批判地对待历史教材与适度地引入学术成果 摘要:中学历史教师在使用教科书时,要谨防“尽信书”似的盲目崇拜,要学会用批判的眼光来接受和使用教材。历史教师在引入和利用历史学术分歧与争议的课程资源方面要慎重、要把握适度的原则,要克服过于专业化、成人化的倾向。我们在吸收史学研究新成果,进行历史教学时,必须慎重考虑,坚持适当、适时、适度的原则,不能引入太多的学术分歧与争议,不能背离社会主流的价值观。 关键词:历史教材,学术成果,历史教学 孟子曰:“尽信书不如无书。”我们的历史教材也一样,未必全都是正确的,里面也会有史实错误或者评价不当的情况。虽然课标及其教科书吸纳了新的史观和部分史学新观点,但由于种种原因,教材本身具有自己的稳定性,这就决定了教科书所选取的内容往往跟不上学科研究的发展。教科书所呈现的内容与史学研究的进展始终是存在差距的,出现其内容相对于学术而言的滞后。例如,教科书中关于抗日战争时期的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关于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关于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爆发的原因,等等,这些内容的介绍,都不同程度的滞后于当今史学界的研究。 即便是在很多已经形成定论的课题上,教科书延用旧说的现象仍然存在。如对宋朝的评价,上世纪国学大师钱穆提出了“积贫积弱”说,几乎成了对宋朝的“定性”结论。其后,研究者对宋代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得出了不同的结论,并得到国际史学界的认可。如邓广铭先生,把宋代称为“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并指出“两宋时期内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但教科书对宋朝在中国古代社会的地位缺少全面的描述。这就要求历史教师要敢于质疑历史教科书中不同于其他史籍的史实表述和历史评价。 正如英国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在其名著《历史研究》中所说:“历史的事实不是‘存在于人的头脑之外的原始事物或事件,因为在我说出它们之前,他们已经经过人的头脑的过滤了’”。所以,中学历史教师在使用教科书时,要谨防“尽信书”似的盲目崇拜,要学会用批判的眼光来接受和使用教材。遇到不同版本教材对同一史事的表述不同时,教师应敢于进行研究,去伪存真。当然,历史教师在坚持批判眼光的同时,一定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历史课程标准规定,历史教师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为指导,正确阐释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并做出客观评价;历史的阐释要真实准确,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历史教师应当首先通过自身的努力筛选一些相对正确的新观点,再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向学生推荐相关书目和网站作为其研究性学习的参考,并在学生探究、论证的过程中随时为其提供条件和指导。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条件下,鼓励学生通过自身的阅读、分析与鉴别形成新知。 高中历史课程改革以来,新的教育理念正逐步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高中历史教学出现了许多新气象。但我们也发现:许多高中教师不关心史学研究动态,史学观念严重滞后于学术研究成果,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忽视了新的史学观念的吸纳,史学观念陈旧,对学术界的动态反应漠然,高中历史教学表现出极大的封闭性,教学内容与学术研究成果严重脱节,以致对新教科书的体系难以准确把握,对教科书的许多内容解读产生偏差,这一现象不符合新课程的时代性要求,已成为制约历史新课程发展的瓶颈。史学观念的更新与运用在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中已显得刻不容缓。 高中历史教学重视史学研究成果尤其必然性。首先,从史学研究进展及其与高中历史教学的关系看。进入新时期特别是近20多年以来,我国的史学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史学理论方面,学者们积极吸纳西方史学研究的新理论和新方法,开始走出当年重复苏联史学体系及既有结论的束缚,对阶级斗争为纲的传统革命史范式做了深刻反思。一些学者依据马克思主义原理,批判地审视当代国际史学观点,完善、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史学观,相继提出了现代化理论、文明史观、全球史观和社会史观,为科学全面地认识历史进程奠定了理论基础。史学研究与高中历史教学,是工作性质和任务全然不同的两个领域,前者是对历史进行深入的研究,重在探索和发现;后者是对中学生进行普及性的历史教育,重在教育和育人。但由于两者都离不开历史,必然会产生相关性:史学研究是历史教学的基础,历史教学过程实际上是利用和推广史学研究成果的过程。因此,高中历史教学必须关注、利用史学研究成果。 其次,从历史《课程标准》和课标教科书内容看。我国史学研究新成果在2003年颁布的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中,在以课标为指导思想编写的各版历史教科书中已有鲜明的体现。可以说,课标及其历史教科书,在吸纳新的学术成果和新的史学观念方面迈出了新的步伐,一定程度上,它们是我国当代史学发展和繁荣的缩影。这突出体现在课标和课标教科书更新了史学观念,在坚持唯物史观的前提下,吸纳了当代

文档评论(0)

2017ll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