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宋词的主体意象
论宋词的主体意象
通过描摹具体事物塑造鲜明生动的文学形象,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传统,更是宋词的传统。“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在对人物景物的描摹中传达词人的主观感情。在宋人词笔下,或追摹大自然的山水草木、花鸟鱼虫,流连玩味,吟咏赞叹; 或感于生活中的风雨蹉跎,触景生情,叹息感慨,都是在描摹物象中寄寓了词人深沉的情感意绪,都是以词中的物象世界的存在为前提的。宋代词人在创作中, “摄物取象,立象尽意”。古人把客观事物的形象称为“象”。古人意识到,要把心中的复杂思想表达出来有时候很难,蕴藏于内的喜、怒、哀、乐等各种情绪要尽情地抒发出来,语言往往不能尽意,即《周易·系辞》所说:“书不尽言, 言不尽意。”因此要更好地表达思想情绪就要依靠象。
意象是中国古典诗词中一个独特的概念,通常指创作主体通过艺术思维所创作的包容主体思维意蕴的艺术形象。
宋词中有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明月”、“青天”、“宫阙”、“琼楼玉宇”等十分阔大的、具体的形象,也有晏殊《破阵子·春晓》中“燕子”、“梨花”、“池上碧苔”、“叶底黄鹂”、“飞絮”等深微细小的形象。无论是阔大的物象,还是细微的物象,在宋人的词笔下,都是具体而有形的,都是不受时空、词体形式限制的。它们可以随意组合在一起,表达出词人要表达的思想情绪,使词进入到较高的审美境界,即古人所说的“立象尽意”。可以说,宋词是研究和分析意象的最佳范本。
从古代以“金木水火土”成万物,又将之附加于浩瀚宇宙的星辰中衍生出“五星说”,又衍出五行,由五行代表五类基本物质,构成相生相克的物质运动,我们可以发现,“五”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而宋代人的集体无意识里,一定也有关于“五”的记忆,而在词作的意象选择上,“五”的哲学思想自然而然的渗入其中。经过统计可知,在宋代二百多年的词的创作历史中,“春、江、花、月、夜”这五种意象及其联合而成的意象群体构成了宋词的主体意象,成为支撑了整个宋词的重要基点,而宋词的大家苏轼的创作更是基本没有离开过这五种意象的构设,其余词人之作也与之保持了相同的步调。虽然我们并不能断定古人所说的“金木水火土”一顶等同于宋词意象中所对应的“春江花月夜”,但是“五”的精髓从古到今却是相同的。
春:春去也,落红点点愁如海。
在中国传统文化哲学中,春的意象普遍是喜和乐的象征,而春天的感生特性也引来了无数生命形式对她的注意,人作为有机生命体的高级形态,一定要将诱发生命的“春”贯注在各种文体中。但综观宋词,春却几乎与悲、伤、愁、怨、恨等紧紧连在一起,而且这种伤春意象也不仅限于《诗》所说“春,女悲;愁,士悲;感其物化也”,宋词的伤春之情而是浸漫到几乎所有男士的词作之中。
国家的风雨飘摇、内忧外患;自身的报国无门、仕途不顺;凡此种种,满腔的悲愤之情寄于诗词之中,只好借助伤春意象含蓄委婉地表达心曲,无论是百花竞放的初春、仲春,还是百花凋残的迟暮之春,都会给人春色如愁之感,时间上常写黄昏、暮春,物候方面常写细雨、淡烟、轻雾、晓寒、孤雁、双燕,主人公则常常是诗酒梦泪、登楼倚栏,常以愁眼、愁心观春,人愁春亦愁。
经统计使用约一万两千次的以春为首的意象群,就这样在宋词的发展历史中绵延不息,春的广泛包涵以及抚养孕育生命,使得万物皆感染了春的灵性,这也便是为何“春”能够统领万象而成为四时乃至宋词整个意象群之首的缘故了吧。宋代词人则在柔条、繁卉与芳春之间逐渐参尽了这感时伤事的伤春之情,在创作中实际已经将心、物、时三者合为同一的整体。而在宋词中构设的春意象基本未出伤春、惜春的生命主题,一如李清照的词《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宋词中的春意象始终在婉约的天地里运作,把宋人尚柔的生命意识表现的淋漓尽致,为我们提供了一把认识宋人心史的钥匙。
江: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天下之多者,水也,浮天载地,高下无所不到,万物无所不润。”宇宙世界最早的物质是谁,所以古人有“天以一生水”“而为物之先”。当水出现在宇宙世界中,因其所特有的随物赋形的质性,宋词则按照谁的不同出现状貌给予了极高关注,把水的多种形变收于笔端,于是乎便有了以“江”为首的一系列意象群:水、雨、雪、露、湖、海……而以江为例,宋词中以“江”为首端称呼的水意象约有一万九千次,宋词几乎是汪洋的江水世界。
宋代词人的创作几乎无一不涉及水。按三届唯心说之“天下岂有物境,但有心境”的艺术观论,词人构建水意象的目的则在于体现自己创作的本心,而纯粹的写实主义并不存在。其次,宋代词人对水有着丰厚的文化积淀,在多水的环境中对江河湖海则有着独特的生活体验,才能够将不同形式的水意象吸纳在词中,是的“水”成为宋词中天、地、人三者相和谐统一的存在。如宋末重要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