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胡雪岩》:香港话剧的香港故事.docVIP

《亲爱的,胡雪岩》:香港话剧的香港故事.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亲爱的,胡雪岩》:香港话剧的香港故事.doc

《亲爱的,胡雪岩》:香港话剧的香港故事   已经习惯了一边看字幕、一边看外国引进剧目的内地观众,反倒可能更钟意他们粤语演出的“原汁原味”。   《亲爱的,胡雪岩》是香港话剧团联席导演司徒慧焯执导的第100部戏剧作品。在采访中他坦白地说,能达到这个数目,是因为他曾经有过诸如连续三年、每年排八部商业戏的年月。“后来决定一定要做真正不一样的戏了,不然就白活了。”他回忆道。今年与编剧潘惠森合作重新排演1998年就首演过的《亲爱的,胡雪岩》,对于司徒慧焯来说,是他戏剧生涯的一次转变:讲讲故事、就戏论戏,已不是创作的重点,他更关注提出问题和引发讨论。   在传统的认识中,胡雪岩这位晚清巨贾和红顶商人是中国式“政商结合”走到极致的人物。他白手起家,办钱庄,开药铺,倒生丝,贩军火,先后与王有龄、左宗棠等朝中权贵互为臂膀。潘惠森在动议创作《亲爱的,胡雪岩》这个剧本前,其实对胡雪岩的跌宕一生并不熟悉。在朋友的介绍下,他开始阅读史载阙如、野史纷纭的胡雪岩,并被他那些纳粟助赈、施药救病,最终政坛败北、商场破产的人生残章断句所吸引。于是在他的笔下,胡雪岩一边出入租界、洋行,厕身歌场、妓院,一边幻想自己在黑洞中奔跑,仿佛是头深陷森林的待宰献祭之鹿。以香港方式讲述的胡雪岩,成了一个“要中国的老百姓食得好、着得好、住得好”,又悲叹“这个国家……已经不再需要我”的悲情英雄式的舞台虚构。 话剧《亲爱的,胡雪岩》剧照   而在导演司徒慧焯眼中,《亲爱的,胡雪岩》就是一场“中国包围着胡雪岩的梦”。舞台上,一座货箱形布景位于正中,胡雪岩即常居其内;货箱形布景中只常设一把椅子,其他演员都搬运着货箱进进出出。而货箱形布景外,是倚柱休憩的漕帮,身着白衣的戏子……那是“胡雪岩的梦”,是“整个中国”。司徒慧焯觉得,胡雪岩能否成功,不在于他自己有多精明强干,而在货箱形布景外的“中国”对他的影响,而这便是司徒慧焯寄寓戏中向观众提出的问题:“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地方?”“中国人是怎样的人?”“中国人的价值在什么地方?”   算上《亲爱的,胡雪岩》,今年香港话剧团已将他们的四部作品分别带至了北京、上海、天津(另外三部为《最后晚餐》《最后作孽》《有饭自然香》)。其中,《亲爱的,胡雪岩》10月30日刚刚结束香港首演,11月11日便借上海国际艺术节和爱丁堡前沿剧展之机沪上演出,如此“无缝衔接”,创造了近年香港话剧团内地巡演的新纪录。编剧潘惠森现在执教于香港演艺学院,他以《三姐妹与哥哥和一只蟋蟀》《在天台上冥想的蜘蛛》等“昆虫系列”作品为代表作,是一位长于就社会底层人物落笔的行家高手;司徒慧焯则是现在香港话剧团唯一一名联席导演,今年9月他亲自导演、改编自他自己戏剧的电影《脱皮爸爸》,入围了东京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香港话剧团早年作品,大多出自与内地、台湾戏剧人的合作,如1997年加盟香港话剧团的内地编剧、北京人艺代表作《天下第一楼》的作者何冀平,到香港后创作了《德龄与慈禧》《酸酸甜甜香港地》。他们和台湾导演赖声川的合作,则是内地、香港、台湾联演版《暗恋桃花源》。另一个有意思的变化是语言,香港话剧团1996年第一次带到北京的《次神的儿女》以及2009~2010年在内地巡演的《洋麻将》,还都是普通话演出。著名戏剧评论家、《戏剧香港,香港戏剧》一书作者林克欢回忆,长期以来主要用粤语为香港观众演出的香港话剧团,一方面期盼冲出体量有限的香港戏剧市场来到内地,一方面又一度担心在内地如果不用普通话演出就会很难被接受。2008年《德龄与慈禧》在北京演出前,饰演德龄的年轻演员黄慧慈专门从零基础学起,苦练了普通话三个月。在粤语演出的《最后晚餐》走遍内地十城之前,香港话剧团也曾考虑过为内地观众特别改制一个普通话、粤语穿插的版本,直到后来该剧在内地广受好评,香港话剧团才相信,已经习惯了一边看字幕、一边看外国引进剧目的内地观众,反倒可能更钟意他们粤语演出的“原汁原味”――语言并未成为香港与内地之间的藩篱,虽然曾经陌生,但因为好戏的魅力,如今的香港话剧团乃至香港话剧,已在内地观众心中开始亲近。   据每年编撰《香港戏剧年鉴》的国际演艺评论家协会(香港分会)统计,现今仅是香港本地制作的戏剧作品,每年就已逾400部,竞争格外激烈,市场趋近饱和。相比之下,虽已于2001年公司化的香港话剧团,因为仍由港府资助,有一处可长期租用的剧场,且票房一向可观(上座率基本八成以上),从容很多。曾经也组建过自己的“新域剧团”的潘惠森,就不无羡慕地说:“他们香港话剧团是旗舰,我们就是一丁点。”其实香港话剧团现在在编的全职演员只有18位,不同的作品翻来覆去几乎都是这些演员在演出,例如主演《都是龙袍惹的祸》的刘守正,同时也是《最后晚餐》的男主角,《亲爱的,胡雪岩》与《有饭自然香》中的男配角。香港话剧团的演员之所以能白天排练、晚上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