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明录》中“鹄”的妖变.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幽明录》中“鹄”的妖变.doc

《幽明录》中“鹄”的妖变   摘要:魏晋南北朝时期产生了许多志怪小说,随着玄学的兴起,谈鬼说怪也成为了一种社会风气。人们认为,一切事物皆可为妖为怪。而自原始社会起便被奉为神灵的白鹄,在魏晋时期也被妖化。本文将以刘义庆《幽明录》中的《苏琼》篇作为主要讨论对象,探寻其发生妖变的时代原因。   关键词:幽明录;苏琼;白鹄;天鹅;志怪小说;魏晋南北朝   刘义庆的《幽明录》中有一则故事,名曰《苏琼》。云:“晋安帝元兴中,一人年出二十,未婚对,然目不干色,曾无秽行。尝行田,见一女甚丽,谓少年曰:‘闻君自以柳季之俦,亦复有桑中之欢耶?’女便歌,少年微有动色,后复重见之,少年问姓,‘姓苏名琼,家在途中’。遂要还,尽欢。从弟便突入以杖打女,即化成雌白鹄。”   六朝志怪小说中禽鸟类化作妖怪与人相恋的故事屡见不鲜,《苏琼》这则故事便是如此。鹄即天鹅,天鹅幻化做女子与凡间男子发生情爱纠葛,无疑属于天鹅处女型故事。然而将此则故事与早期的天鹅处女型故事作比较,发现了一些比较突出的变化。其中最为明显的变化便是早期的鹄女为凡间男子极力挽留的仙女,而《苏琼》中的鹄女被杖打驱逐则更接近于妖类。由此可推断《苏琼》应该是天鹅处女型故事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异文。本文试图通过对天鹅处女型故事的不同文本之间的对比与时代背景的分析,来探寻其发生妖变的原因。   鹄女现身地点由湖边换作田间,天鹅脱下羽衣变成女子的情节也被删减。早期的天鹅处女型故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情节便是仙女在人间洗浴,洗浴是男女结合的隐晦表达,是人鸟结合必不可少的环节。人类社会早期的少数民族传说,如满族《天鹅仙女》的传说便从三个由天鹅幻化而成的仙女在人间洗浴开始;而哈萨克族《白天鹅》的古老故事也讲到牧羊人追随白天鹅到了湖边,天鹅脱下羽毛变幻成美丽的女子。以上所举的传说并没有实际的文字记载,只是通过口述的方式传承下来。直到两晋时期,干宝《搜神记》中《毛衣女》篇的出现,才有了中国目前为止关于天鹅处女型故事最早的文字记载,其云:“豫章新喻县男子见田中有六七女,皆衣毛衣”,《毛衣女》中的“六七女”现身地点已经到了田间,不过尚且“衣毛衣”;而《苏琼》篇中的鹄女不仅现身在田间,且没有涉及到脱下羽衣洗浴的环节。   天鹅一般喜欢栖息在湖泊或沼泽地带,极少数情况下才会出现在田间地里。换言之,湖面有数只天鹅漂游之景是令人赏心悦目的,清澈如镜的湖水往往给人一种仙幻之美,故天鹅幻化成仙女也是顺理成章;而田间地里本是农民劳作之处,天鹅出现在田间必然会引起人类的诧异,是不寻常的,令人多少有些不适故而显得妖异。   鹄女对凡间男子的态度由被动变为主动。且看《毛衣女》中这一句话:“匍匐往,得其一女所解毛衣,取藏之”,男子拿了鹄女的羽衣偷偷藏了起来,以至于鹄女不得不留下来,直到后来“使女问父,知衣在积稻下,得之,衣而飞去”。其中并没有表现出鹄女对于凡间男子的爱恋,反而着重渲染了男子对于鹄女的渴望与不舍以及害怕其离去的情愫。包括后来仙女又飞了回来,也是看望自己的三个孩子,并未再提及到凡间男子。凡人在无助的时候总会希望得到神仙的帮助,如哈萨克族《白天鹅》中便写到哈萨克族的牧羊人干渴昏厥,白天鹅以柳枝滴水唤醒了昏睡的男子,男子追随着白天鹅来到湖边找回了丢失的羊群。天鹅仙女从始至终都是令凡间男子仰望的,在仙女的面前自己是卑微而弱小的。   再看《苏琼》里“女便歌,少年微有动色”这句话,很明显是鹄女唱歌魅惑少年,鹄女处于主动进攻而少年处于被动。少年渐渐喜欢上鹄女,邀其回家尽欢,鹄女没有拒绝。鹄女的离开也非自愿,而是被少年的弟弟杖打驱赶。   在人们的固有意识当中,美好的东西大家方会争相追求,而不断影响自己试图引起自己注意的东西方为诱惑。前者美好而无害,后者虽美却不一定是善类。仙女美好而善良,凡间男子不惜一切地追求;而妖女却如那下了毒的美酒,安全时视若尤物,危险时则唯恐避之。凡人向往仙女,而妖却向往着人类。   天鹅化女与鹄女现原形。满族的《天鹅仙女》与哈萨克族的《白天鹅》中都有一个相似的情节,即天鹅化作美丽的女子;《毛衣女》中虽未明言女子乃天鹅所变,但也是先出现了鸟,后才有鸟化作美女。凡人知道仙女的本体非人,但还能与其结合并担心其离去即表示天鹅仙女对于凡人而言是善良而无害,或许在某种程度上还能赐予凡人所渴望的诸多好处。   而《苏琼》中的鹄女一出场便是以貌美女子的形象出现,相较之前的情节,增加了鹄女轻薄地问少年“闻君自以柳季之俦,亦复有桑中之欢耶”且能歌会唱的部分,一来二去鹄女便将这人类的少年迷住。少年邀请鹄女回家欢好时以为自己邀请的是一位美丽的少女而并不知其为鹄,即少年本质上接受的是人而非鹄。直到故事的结尾,鹄女被其弟杖打之后方现出了雌白鹄的原型。   天鹅化女与鹄女现原形看起来好像是没有区别的,但天鹅本体出现的先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