漕运兴废与农业生态论文(共3433字).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漕运兴废与农业生态论文(共3433字)

漕运兴废与农业生态论文(共3433字) 一、农业生态与运河漕运 在鲁西北,国家为保证运河水源充足,引漳河水入卫河济漕,漳卫合流后水势大增,流量很大,极易导致两岸洪涝灾患的发生。并且大清河以北运河西岸冀鲁豫三省一些州县的坡水都要经过运河排泄,为防止坡水大量涌入运河产生漕舟漂没的危险,清代国家严格控制运河西岸闸桥的数目和闸坝的高度,一般说来,西岸坡水要经过三空、五空、平水等闸桥和涵洞方能泄入运河,当运河西岸漳河、卫河伏秋水涨,大量坡水需涌入运河泄洪之时,运河西岸的闸坝往往落闸限水,导致运河以西地区因坡水排泄不及以及漳、卫河水溢出而发生内涝。如在漳水入卫后,卫河在临清决溢频繁,“百余年,河决不下数十处,县境民宅行船。二十年县境大水,沿卫河二十四州县皆水,为向来未有之奇灾。每决口一次,沿河居民田禾淹没,庐舍冲毁,财产损失不可数计”。汶河“自黄河北徙而后,黄水倒灌入运,挟带泥沙,至河身淤垫日高,夏秋之间蓄水过大,往往有溃决之患”。而在运河的东岸,为防止运河水不至于过多泄入东岸河流入海,导致运河因水位低而使漕舟运行困难,清廷设置了八里庙、龙湾、魏湾、四女寺、哨马营等滚水坝,并将这些滚水坝的高度严格限制在七尺或七尺以上。如此虽然保证了运河的水位,但也造成当洪灾来临时运河泄洪的困难。鲁西区域为山东省县治划分最密的区域,也是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表现为农村中村庄分布稠密。若论其缘由,则是因为鲁西属于黄河冲积平原,土地肥沃,经过数千年来的深耕熟耨,农业发展已经达到精耕细作的地步,“农功已达极点”,生殖日繁,因而影响到政治区划的日析日密,自然这是鲁西数百年来积渐演进的结果。在人口如此稠密、土地利用率如此之高的地区即使发生一些轻微的灾情,造成的损失也不为菲,更何况黄河、运河及其他河流周期性的泛滥? 二、农业生态与漕运废弛 清咸丰五年(1855年)六月,黄河在兰阳铜瓦厢(今河南兰考西北)决口,过张秋而下,夺大清河故道入海,是为黄河的第六次重大改道,山东北部的漕粮运道遭到了破坏,漕运受到了严重影响。到了光绪时期,随着外国入侵的加剧,国家财政困难的突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粮贸易的增加,以及运河淤塞的严重和漕政的败坏,停止征漕之声渐起。各省官员纷纷上疏,要求停漕。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清廷颁布停漕令。至此,从隋代开始的利用运河大规模的南北转运漕粮在经过了将近1 300年后,逐渐地退出了历史舞台。漕运停止后,国家放弃了对运河的管理疏浚,以前靠运河而发达起来的城市衰落了,靠运河而兴起的工商业经济凋敝了,但以前因运河而导致的农田水利事业失修带来的灾难,则因国家退出运河治理,运河流域的诸河泉缺乏专门机构的管理而益加严重,其中尤以山东境内被称为“闸漕”的会通河一段,因闸、坝众多,失却管理,导致灾患频发。为引导河水进入运河而修筑的闸坝改变了某些河流的自然流向,如遏泗水入府河、洸河,东西两泇河汇流等,如此虽然保证了运河的水源,但却造成了水系的紊乱,一些闸坝还造成了洪水下泄不畅,以致洪流泛滥于两岸,淹没农田房舍无数。如运河水源的供给河泉汶水、泗水、泇河流经济宁州运河以东的部分州县、兖州府大部分州县及泰安府的大部分州县,这些地区在清代饱受运河泄洪之苦。 到了晚清时期,中央政府已无力对运河地区进行大规模的治理,山东运河流域河道淤塞、闸坝失修的现象已日趋凸现。济宁州境内的泗水、洸河、府河等在济宁州和运河汇合。清末闸坝制度废弃后,河道淤塞、伏秋水涨,经常冲决为灾。如泗水泛滥,“岁无不决”,两岸农田大受淹没之害。洙水“山水疾激,坝石倾圮,而水行故道,弥原淹野,禾尽腐败,是为利于漕者什一而贻害于民者恒千百也”;府河“自行六十里会洸水为运河后,行五十二里自任城闸以南两岸堤堰向归河工人员管理,河员裁后,久坏不修。右岸自石佛闸南尽鱼台县境已成为沉粮地。左岸(即运河东岸)自赵村闸迄于张家桥至鲁桥镇泗水右岸又为历年缓征地,膏腴之壤污潦矣!”可见由于泗水、府河和洙水的泛滥,导致济宁州运河以东地方的灾难。尽管运河东岸不像西岸那样有大面积的沉粮地,但也有不少难以保证收成的缓征地。根据方志的记载:缓征地在运河东岸,惟一般年份可以收一季麦子,非常旱的时候秋季才可以有收获,如果下雨稍多,则连麦子也收不成。十年之中,常缓征六七年,缓征数目视水灾严重程度而定。到清朝末年,东平湖、济宁和鱼台的沉粮地连成一体,大片农田被淹。“溯自南运失治,汶泗泛滥于其间,东平、济宁、鱼台数郡连绵三四百里,岁浸民田不下七千万亩。”被河水夺去土地庐舍的当地百姓生活异常艰难,靠“植苇捕鱼,自谋生活”。“间遇亢旱连年,地亦时或涸出,农民不肯弃地,犹思及时种麦,以冀幸获,然必次年再旱,始能丰收一季。稍遇微雨,上游水来,则并资力籽种而悉丧之。其后谋开稻田,卒无成效。”20世纪三

文档评论(0)

zsmfj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