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痹的源流及相关历史文献复习.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脊痹的源流及相关历史文献复习.doc

脊痹的源流及相关历史文献复习   【摘 要】 脊痹为肢体痹之一,是按肢体部位分类的风湿病三级痹病。历史上对于脊痹相关论述有着丰富的文献记载。通过对脊痹有关历代文献的整理和研究,包括脊痹的病名、脊痹的病因病机、历代医家对脊痹的论述及脊痹的治疗等,以便能更清晰地认识脊痹,更好地应用于临床。   【关键词】 脊痹;强直性脊柱炎;脊柱关节炎;肢体痹;风湿病(痹病);三级痹病;虚邪瘀;文献   脊痹是以脊部疼痛、僵硬、沉重,甚至强直、畸形为主要表现的风湿病。本病多因肾虚不足,外邪深入而致气血痹阻、督脉失养所致[1]。肢体关节症状是风湿病(痹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按肢体部位命名的风湿病即肢体痹,是指病位主要在颈、肩、臂、手、背、腰、骶、脊、髋、膝、足、腿等肢体部位的一类风湿病[2]。脊为肢体部位之一,是风湿病的主要病变部位。脊痹为肢体痹之一,是风湿病的三级痹病[3-4],脊痹为常见风湿病,历代中医文献有丰富的记载,在临床上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脊痹的历代文献进行整理和研究,以便使脊痹理论更好地运用于临床。   1 脊痹的病名   古代早期文献中对于本病,多以症状出现于各论著之中,如早于《黄帝内经》的《阴阳十一脉灸经》就有“脊痛”描述。《内经》论述本病有“脊脉痛”“腰脊痛”“脊中痛”“腰脊强”“腰脊头项痛”等表现。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在针灸部分列有“腰脊病”。宋?王执中《针灸资生经》列有“脊痛”“腰脊痛”等。明清医家对本病论述更为详细。如《普济方》在针灸部分也论有“脊痛”   “腰脊痛”,《证治准绳》《张氏医通》论有“脊痛脊强”,《傅青主男科》论有“背骨痛”等。现代娄多峰最早提出脊痹之名。临床上依其发病特点,脊痹还有不同称谓。   1.1 脊 痛 脊痛是本病的最主要症状。早在《阴阳十一脉灸经》中就论有脊痛,其曰:“钜阳?}……脊痛,要(腰)以(似)折。”《素问?风论》曰:“肾风之状,多汗恶风,面庞然浮肿,脊痛不能正立。”《针灸资生经》专门论有“脊痛”。根据疼痛的具体部位不同,脊痛又有不同的称谓:如脊痛连及背部,称为脊背痛;脊痛连及腰部,称为腰脊痛;脊痛连及颈项部,称为项脊痛。如《金匮要略》《赤水玄珠》《证治准绳》《张氏医通》《不居集》《杂病源流犀烛》《类证治裁》论有“脊背痛”,《备急千金要方》《圣济总录》《针灸资生经》《本草纲目》《慈济医话》论有“腰脊痛”,《经历杂论》论有“项脊痛”等。以上其他部位的疼痛是由于脊痛而引起,均以脊痛为主要临床表现,故可统称为脊痛。因为脊痛是本病最主要的症状,故也成为历代文献对脊痹最早、最常用的称呼,甚至相互通用。脊痹虽然以脊痛为最主要症状,但还包括脊强不适等多种临床表现,因此,两者是有所不同的,有待进一步规范。   1.2 脊 强 脊强也是本病的主要症状。《素问?缪刺论》曰:“督脉为病,脊强反折。”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曰:“督脉之别,名曰长强,……实则脊强。”《针灸资生经》曰:“脊强不得俯仰。”另外,《证治准绳》《证治汇补》《张氏医通》《类证治裁》也论有脊强。   1.3 脊 痹 古代文献无脊痹之名。《娄多峰论治痹病精华》的“腰脊痹病”中论有本病[5]。娄玉钤在《中华中医药杂志》中首次把脊痹作为肢体痹之一进行论述[3];其后《中医风湿病学》最早完备其理法方药,独立章节对脊痹进行系统论述[1]。其后被多书所采用[6]。   2 脊痹的病因病机   本病多为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调摄失宜,房事不节,姿势不当,外伤劳损等,致肝肾不足,肾督亏虚,脊督失荣,风寒湿邪乘虚侵袭,邪留不去,渐致痰浊瘀血相互胶结督脉而成。清?马培之《马培之医案》曰:“先天肾亏,冷风入脊,或痰饮攻注,或闪挫折伤,或肾肝虚热,婴儿脊骨柔脆,强坐太早,皆能致之。”   2.1 感受外邪 气运太过或不及,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痹阻督脉,脊部气血运行不畅,而致本病;或素体虚弱,风寒乘虚侵袭太阳经脉,气血凝滞不通而致脊痹。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曰:“岁太阳在泉,寒淫所胜,则凝肃惨栗,民病少腹控睾,引腰脊。”《素问?本论》曰:“少阴不迁正,即冷气不退,春冷后寒,暄暖不时,民病寒热,四肢烦痛,腰脊强直。”《素问?玉机真脏论》曰:“冬脉者,肾也,……太过则令人解,脊脉痛而少气不欲言。”《素问?举痛论》曰:“寒气客于夹脊之脉则深。”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论有“肾主腰脚,而三阴三阳、十二经、八脉,有贯肾络于腰脊者,劳损于肾,动伤经络,又为风冷所侵,血气搏击”“风寒搏于脊膂之筋,冷则挛急”而致本病。宋代《圣济总录》曰:“盖肾主腰脚,其经为寒邪冷气所客,注于腰脚,则膝胫髀胯腰脊冷痛。”金?李杲《内外伤辨惑论》曰:“湿气在表,头痛头重,或腰脊重痛。”朝鲜?许浚《东医宝鉴》曰:“腰脊间骨节突出,亦是中湿。”《马培之医案》曰:“督脉为阳脉之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