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 人群营养基础
公共营养师(全套)
复习:
不同人群的生理特点
??? 妊娠期间,孕妇不仅要维持自身的需要,而且要使一百分之几克的受精卵在280天内发育成3千 克左右的胎儿,再加上子宫、胎盘、乳房的发育,为了适应胎儿从母体吸收营养,排泄代谢产 物,以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母体必须进行生理性的调整。在此期间,母体的各器官、代谢都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孕妇的生理特点
妊娠期的生理特点
★内分泌系统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
人绒毛膜生长素(human chorionic somatomammotropin,HCS)
雌激素(雌酮、雌二醇、雌三醇)
孕酮
★血液系统
血容量:血浆容积增加45%,RBC数增加15%~20%。
血液成分:红细胞、白细胞、血浆总蛋白。
★肾脏:肾小球滤过率增加50%,肾血浆流量增加75%。
★消化功能改变
★体重增加11~12.3kg
★基础代谢率早期略有下降,中期逐渐升高,晚期增加15~20%。
(一)激素与代谢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雌激素 子宫和乳腺发育
甲状腺功能 基础代谢
上述变化 对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的需求和利用发生改变
(二)消化系统功能改变
1、孕酮水平 消化道平滑肌松弛、肠蠕动 恶心、消化不良、便秘
2、对Ca、Fe、VitB12、叶酸等营养素的吸收率增加,一是因为体内需求 ,二是肠道停留时间
(三)肾功能改变
肾小球滤过率增加50%,肾血浆流量增加75% 。
肾小管的再吸收能力没有相应增加。
葡萄糖、氨基酸和水溶性维生素排除量增加。
(四)孕期血液系统改变
血容量:血浆容积增加50%,RBC数增加15%~20%。
孕期生理性贫血。
血液中营养素含量下降(葡萄糖、氨基酸、水溶性维生素)。
维E上升,维A 变化不大。
(五)体重
平均增加12公斤(其中胎儿3.4 其余为胎盘、羊水、子宫、乳房、血液和脂肪组织等)
孕早期(3个月)增加慢(2公斤),孕中期(4-7个月)和孕晚期(7-10个月)增加快。部位:腹部、背部、大腿。
体重增加因人而异,太多与太少均不利
孕期体重改变
据孕前BMI推荐的孕期体重增长范围
孕前体重/身高类别
孕期体重增长值(kg)
低(BMI 19.8)
正常(BMI 19.8~26.0)
高(BMI 26.0~29.0)
肥胖(BMI 29.0)
12.5~18.0
11.5~16.0
7.5~11.5
6.0~6.8
妊娠期营养不良对母体的影响
营养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巨幼红细胞贫血)
骨质软化症
营养不良性水肿(蛋白质摄入严重不足、VB12严重缺乏引起)
妊娠期营养不良对胎体的影响
先天畸形(congenital malformation):叶酸缺乏,VA缺乏或过多。
低出生体重(low birth weight, LBW):指出生体重2500g。
脑发育受损
“2007中国孕妇膳食营养调查”显示,超过4成的准妈妈们错误地认为宝宝脑部发育自出生以后才开始,高达96.7%的孕妇存在“暴饮暴食”或“厌食”等不良膳食行为。很多女性甚至是高学历女性不懂得如何在孕期合理地安排膳食,容易错过宝宝大脑发育的重要时机。
哺乳期的生理特点:
哺乳期产妇血中雌激素、孕激素、胎盘催乳素水平急剧下降,垂体分泌的催乳素水平持续升高。
哺乳期:哺乳有利于生殖器官及相关组织恢复。
初乳:大量免疫蛋白,易消化。
过渡乳:乳糖、脂肪含量增多,蛋白质含量下降。
成熟乳:富含蛋白质、乳糖、脂肪等多种营养素。
哺乳期的营养需求(中国营养学会推荐)
能 量:1~6月乳母应增加能量摄入2.1MJ(500kcal)/d;6个月
以后应增加能量摄入2.1~2.7MJ(500~650kcal)/d。
功能比:
蛋白质:每日多摄入20g膳食蛋白质。
脂 肪:占总能量摄入的20%~30%为宜。
矿物质:乳母钙的AI为1200mg/d;铁的AI为25mg/d;碘的RNI为
200mg/d;锌RNI增加10mg/d;硒RNI为65?g/d。
维生素:各种维生素都应适量增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