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比较鉴赏”题型答题策略.docVIP

高考诗歌鉴赏“比较鉴赏”题型答题策略.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诗歌“比较鉴赏题型”答题策略 提问方式和答题思路 【提问方式】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鉴赏评价 【答题思路】 (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曲),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包括注释)。 (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意象、意境,语言,艺术手法,思想感情等)来寻求诗(词、曲)的差异性。 (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要有总体分析,又要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解题指导与典型例题 第一种类型 意象、意境比较鉴赏 【解题指导】意象就是物象与情思的组合。象即诗中的形象,不仅包含人物形象,也包括景象、物象、事件和抒情主人公形象,意就是作者的情思。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画面,又称为情景、境界、氛围。一般来看,意象与词句相关,意境则与全篇对应。离开意象,无以谈意境。故在古典诗词中,意象是起点,意境是终点。比较鉴赏时要注意:披“象”入“意”,由“象”至“境”。 【典例1】(2008年广东卷)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木芙蓉?? 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问题】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5分)?? 【参考答案】?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打的形象;范诗写的是孤苦、心酸,处境凄凉却坦然面对的形象。前者是豪迈与大度的闲适之士的形象;后者是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坚韧的乐观者形象。? 【解析】吕本中的《木芙蓉》诗中,明确点出歌颂对象是小池南岸的木芙蓉。借“南”暗示为金兵南渡后的河山,木芙蓉就成为广大人世、爱国志士的象征了。诗中第二句指出木芙蓉开放在严霜袭来的秋季,其鲜艳的色泽显示出它不畏强暴的精神。诗中后两句,诗人用“无言”?和“一生开落任春风”来比喻桃李听任春风摆布而自已无言的怯懦软弱,来衬托木芙蓉霜后“着红”的英勇气慨。将两种花比喻成两种对立的不同品格的代表,寓意深刻。《窗前木芙蓉》是诗人早期作品,写秋天盛开的木芙蓉花不怕寒霜,傲然怒放,没有一般的花那样纤弱,动不动就是“愁红怨绿”的可怜样子。作者借木芙蓉表现了自己少年时的意气风发、昂扬不凡的气度。 【典例2】(2006年高考湖北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暮春浐水送别 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①,暮云楼阁古今情。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注)①凤城:京城。 【问题】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上一首用“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下一首借“宫前水”的不断流淌来抒发对人生、历史及社会的感慨。 【解析】第一首明显是一首送别诗,诗歌以景结诗,以水喻情,相似点在“长”。第二首结句以眼前之水来抒发自己的感慨。 【典例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采莲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采莲曲 白居易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问题】请简要分析两首诗中采莲少女的形象 【参考答案】两首诗中的都是热爱劳动、辛勤劳作的采莲少女。王诗中的少女美丽、欢乐,充满青春活力;白诗中的少女羞涩、纯真,感情真挚。 【解析】王诗应从映衬的角度来理解人物形象。王诗没有从正面来描写采莲少女,而是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但闻歌声来烘托少女的美丽,很好的表现了人花难辨、花人同美的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我们从中感受到了采莲少女的快乐与青春的活力。白诗应着重分析人物的神态和动作。采莲女遇到一个小伙子,正要说话却又突然止住,羞涩地低头微笑,一不小心,头上的碧玉簪落入水中。诗人抓住人物的神情和动作精心刻画,一个含羞带笑的采莲少女就出现在我们眼前。 第二种类型 语言比较鉴赏 【解题指导】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抓两个方面:一是品字析句抓关键字词,首先抓动词,其次抓形容词,再抓数词、副词和其他虚词。二是分门别类抓语言风格,或朴素自然,或婉约细腻,或清新明丽,或幽默讽刺,或沉郁顿挫,或悲壮慷慨等。 【典例1】(2008年湖南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扬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龙标野宴?  王昌龄?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注】龙标:古地名,今属湖南黔阳。 【问题】两首诗都有一“愁”字,但其在诗

文档评论(0)

xxj165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4月1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