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市镇的民间信仰与奢侈风尚.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江南市镇的民间信仰与奢侈风尚.pdf

  [收稿日期 ]   3  [作者简介 ]  樊树志 ( 3 — ) 男 ,辽宁沈阳人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 、博士生导师 。 复旦学报 (社会 科学 版) 2004 年第 5 期 FUDAN JOURNAL (Social Sciences) No. 5  2004 江 南 市 镇 的 民 间 信 仰 与 奢 侈 风 尚 樊树志 (复旦大学  历史系 , 上海  200433)    [摘  要 ]  江南市镇有着辉煌的历史 ,工商业高度发达 ,文化底蕴深 厚 ,早 在明代中叶 以来就出现 了经济的转型 ,市场经济繁荣 ,早期工业化成就引人注目 。这种独特的社会 经济土壤 ,培育出来 的民间信仰与奢侈风尚 ,具有相当深刻的历史内涵与认识价值 ,有重新检讨的必要 。民间信仰这 种复杂的社 会现象 ,不能以“封建迷信”这种似是而非的套话予以否 定 ,以民间信 仰为形 式的迎 神赛会成 为民众 的狂欢 节 ,而延续数百年 ,化作小传统中挥之不去的文化记忆 ,至今仍有着生命力 。奢 侈风尚既是 经济繁荣 、社会富庶的产物 ,又是 促进 经济 繁荣 、社会富庶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官 员的“禁奢 ”主 张 ,以及 文人斥为“世风 日下”的哀叹 ,是逆潮流而动的迂腐之见 。桑巴特的《奢侈 与资 本主 义》则从另一个侧面证实了这点 。 [关键词 ]  江南市镇  民间信仰  奢侈风尚 [中图分类号 ]  K24813  K89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0257 0289(2004)05 0107 009 江南市镇素来以经济发达 、文化昌明而著称于世 。现今人们徜徉于南浔镇 、乌镇 、同里镇 、周庄镇 、西塘镇等历史文化名镇时 ,依然可以感受到它们昔日的辉煌。倘若要探究这种辉煌的文化底蕴 ,那么 ,从大传统的视角来看 ,毫无疑问首推科举事业上的贡献 :人文蔚起 ,科第兴旺 ;从小传统的视角来看 ,光怪陆离色彩斑斓的民间信仰无疑是最值得关注的 。而这两种现象能够持续数百年而不衰 ,得益于发达的市场经济与雄厚的经济实力 。由民间信仰为支撑的节庆狂欢活动的排场豪华 、挥金如土 ,以及市镇生活的富庶与侈靡 ,所反映的奢侈风尚 ,都和经济的转型和高度成长密不可分 。在以往的半个多世纪中 ,一方面 ,由于种种原因 ,民间信仰被政治家简单化地以“封建迷信”这种似是而非的套话予以否定 ,并在现实生活中以“革命”的名义予以扫荡 ,令研究者望而却步 。另一方面 ,基于当年人们记忆犹新的短缺经济 ,普遍贫穷的社会必然倡导俭朴 ,对奢侈风尚不加分析地予以批判 ,实在无可奈何 。然而按照历史学家的眼光来看 ,本文标题所提及的两个关键词 :“民间信仰”和“奢侈风尚”,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都有重新加以检讨的必要。一  民间信仰与民众狂欢 民间信仰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 ,很难一言以蔽之 ,更不能简单化地嗤之以鼻 ,它早已化作人们灵魂深处的文化记忆。较早关注江南市镇民间信仰的茅盾 ,以作家特有的敏感 ,对家乡乌镇的民间信仰作了细致的观察 ,写了一系列的散文 ,例如《香市》、《戽水》、《桑树》、《谈迷信之类》。尤以《香市》最为脍炙人口 。它反映了 1930 年代以前 ,富庶的湖丝产地乌镇 ,以崇拜蚕花神及其他神灵为内涵的庙会所掀起的狂欢活动 ,带给古镇的生气和活力 ,令人神往 。茅盾写道 :  “‘清明’过后 ,我们镇上照例有所谓‘香市’,首尾约半个月。 2004 0 19 7 701 赶‘香市’的群众 ,主要是农民 。‘香市’的地点 ,在社庙 。从前农村还是‘桃源’的时候 ,这‘香市’就是农村的‘狂欢节’。因为从清明到谷雨这二十天内 ,风暖日丽 ,正是‘行乐’的时令 ,并且又是‘蚕忙’的前夜 ,所以到‘香市’来的农民半是祈神赐福 (蚕花廿四分) ,一半也是预酬蚕节的辛苦劳作 。所谓‘借佛游春’是也 。于是‘香市’中主要的节目无非是‘吃’和‘玩’。临时的茶棚 、戏法场 、弄缸弄甏 、三上吊的武技班 、老虎 、矮子 、提线戏 、髦儿戏 、西洋镜 ———将社庙前五六十亩地的广场挤得满满的。庙里的主人公是百草梨膏糖 ,花纸 ,各式各样泥的纸的金属的玩具 ,灿如繁星的‘烛山’,熏得眼睛流泪的檀香烟 ,木拜垫上成排的磕头者 。庙里庙外 ,人声和锣鼓声 ,还有小孩子们手里的小喇叭 、哨子的声音 ,混成一片骚音 ,五里外也听得见 。”[1 —p168~170 ]这就是让当地民众魂牵梦绕的“香市”。对于乡民而言 ,求神拜佛只不过是一个由头 ,“借佛游春”才是目的 ;对于商人而言 ,则是“振兴市面”的大好时机 ,正如出资举办庙会的商人“会首”所说 :“我们不是迷信 ,借此振兴市面而已”。在这里 ,民间信仰的宗教色彩 ,祈求丰收的神灵崇拜 ,已经被民众的娱乐狂欢 、商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