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艺美术史第一章答辩.ppt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分割法:分割法主要用于装饰面的定位分割,以取得各种艺术变化。 3’开光法:用一定的轮廓外形,划分出装饰面,使它成为主要的部分。 4’双关法:分为形体双关和色彩双关 5’多效装饰法 可使器皿装饰具有正视、俯视等多角度的欣赏效果的方法。 二、黑陶 1928年,中国著名考古学者吴金鼎,在山东省章丘县(现章丘市)龙山镇的考古发掘中,首次发现了这一史前遗存,故被命名为“龙山文化”。因以黑色陶器为主要特征,又称为“黑陶文化”。黑陶按质地可分为三种:泥质黑陶、夹砂黑陶、细泥黑陶。 1.黑陶工艺的特点 (1)黑:乌黑的色彩 (2)薄:器体很薄,所以又有“蛋皮陶” (3)光:具有光泽的器表 (4)纽:器物多具有穿绳或手持的器耳或盖纽 第五节、其他工艺 河姆渡双鸟纹骨匕 大汶口文化透雕象牙梳 第六节、结语 原始社会的各种工艺创作,在工艺美术上给我们很多的启示。 (一)实用和装饰的统一。 (二)技术对艺术的影响。 (三)形式感的运用。 (四)标号性的艺术手法。 中国工艺美术史 第一章、原始社会工艺美术 第一节 概说 1.旧石器时代:17000年前 “山顶洞人” 2.新石器时代:石器经过打磨 3.仰韶文明化:彩陶 4.河姆渡文化:陶器工具、织布制衣、雕塑 艺术、木建筑(于采用榫卯结构) 第二节、装饰艺术的萌芽 1.山顶洞人工艺加工:装饰品 2.图腾 第三节、石器工艺 1.使用石器的时代:旧石器时期、新石器时期 旧石器时期石器 新石器时期石器 2.石器的分类 4.玉器 大玉龙,曲长60cm,直径2.2-2.4cm。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 其玉料为淡绿色老岫岩玉。龙体较粗大,卷曲,呈倒“C”形,长吻微翘起,有圆鼻孔二,双目橄榄形凸起,头顶至颈背有长鬣后披,末端翘起,额及颚下有阴刻棱形网纹。龙躯光素扁圆,背部有一钻孔,可系绳穿挂。 此玉龙因其吻前伸,前端凸且翘,因此又有人称之为玉猪龙。这是早期氏族艺术的代表作,属红山文化。其造型夸张、奇特,兼具写实与抽象手法,结构虽简洁,却满盈着生命力,质朴而粗犷,可能是某部族的图腾。 第四节、陶器工艺 一、彩陶 1.彩陶的概念 彩陶是指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坯上,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用赭石和氧化锰作呈色元素,然后入窑烧制。在橙红色的胎地上呈现出赭红、黑、白、诸种颜色的美丽图案,形成纹样与器物造型高度统一,达到装饰美化效果的陶器。 彩陶的出现,是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特征之一。陶器在人类生活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不仅丰富了生活用具,而且也加强了定居的稳定性。 2.彩陶的烧制 彩陶是手捏制的,我们的祖先,凭着灵巧的双手、熟练的技巧,能制作出圆儿工整的各种造型,当陶胚未干的时候,用某种工具例如木片卵石等把陶胚的表里打磨光滑,然后画上装饰花纹,再入陶窑去烧,烧后形成后形成黑色或深红色的美丽图案。红色是赤铁矿颜料,黑色是锰化物颜料。 3.彩陶的分布 4.彩陶文化的分类 (1)半坡型 1’地点:渭河流域,以陕西的关中平原为中心,向四周发展,向西达到甘肃陇东的天水、平凉地区。 2’特点:以红陶为主,晚期黑灰陶增多。 3’品种:水器、饮水器、储盛器、炊器。 4’器形:圜底盆、卷唇盆等 5’色彩:赭红色的陶胎上施以黑彩。 6’装饰手法:彩绘、捺印、划纹、堆饰。 7’纹饰:折线纹、三角纹、斜线纹、菱形纹、辫形纹等几何图案。一般均为直线,多组成直边三角形,很少运用曲线。 半坡型彩陶的鱼形花纹是最具代表性的装饰纹样。 在半坡型彩陶纹饰中,人面型花纹具有特色。 共发现七例,多装饰在翻唇浅腹盆的内壁。 8’代表文物:人面网纹盆(人面鱼纹彩陶盆)。 (2)庙底沟型 1’地点:庙底沟文化遗址位于河南陕州古城南,距市区4公里。 2’器型:大口鼓腹小平底钵。 3’色彩:赭红色的陶胎上施以黑彩 4’纹饰:带状纹、垂弧纹、平行条纹、圆点纹、回旋钩连纹、网格纹等几何纹。多用直线多用直线和曲线结合。 半坡型与庙底沟型对比 左:半坡型 右:庙底沟型 蜥蜴纹彩陶瓶 人面彩陶瓶 (3)马家窑型 1’地点:马家窑遗址位于甘肃省临洮县洮河西岸的马家窑村麻峪沟口。 2’器型:小口的壶、罐、翁、钵、豆、碗等等。 3’纹饰:多用同心圆为中心装饰图案,直曲结合;大片网格纹;装饰多布满器体。 4’艺术特点:满、內彩、点和漩涡纹。 (4)半山型 1’地点:半山遗址位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广河县南山乡魏家咀村。 2’造型:主要是短颈广肩鼓腹的彩陶罐。 3’纹饰:旋涡纹;葫芦形纹作面的分割;多艺曲线为主,流行运用锯齿纹,线条红黑相间。 4’特点:精巧繁密,饱满凝重。开始使用红色彩绘。 半山型彩陶 (5)马厂型 1’地点:马厂型马家窑文化因其首先发现于青海民和县马厂塬而得名。由半山型发展而来。 2’发展:大体分为三个阶段。早期以双耳罐为主,装饰花纹虽流行

文档评论(0)

1112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