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艺术—社会”学与“艺术—社会学”——论两种艺术社会学范式之别.pdf
2016年3月 第18卷第2期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Mar.2016 Vo1.18 No.2
“艺术一社会”学与“艺术一社会学”
— — 论两种艺术社会学范式之别 卢文超
(东南大学 艺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6)
[摘 要]以卢卡奇、戈德曼为代表的艺术社会学与以贝克尔为代表的艺术社会学虽 然都名为“艺术社会学”,但却存在巨大的差异。前者以探究艺术与社会的关系为主旨,是 “艺术一社会”学,是为了评判艺术价值之高低,重心落在艺术上;后者是用社会学研究艺 术 ,是“艺术一社会学”,是为了发展社会学,重心落在社会学上。尽管 目前“艺术一社会 学”是大势所趋,但是,它也存在自身的风险,这是值得我们警惕的。 [关键词]艺术;社会 ;社会学;贝克尔;艺术社会学 [中图分类号]jo一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11X(2016)02—0123—05
1982年,美国著名艺术社会学家霍华德·贝克尔的代表作《艺术界》出版,这部里程碑式的著作影 响深远。在2008年出版的纪念版前言中,贝克尔回忆了自己在1970年代转向艺术社会学研究的一 个缘由,即这个领域已做之事乏善可陈,尚待开垦。他剑锋所指的是以卢卡奇、戈德曼等人为代表的 艺术社会学,它当时在美国占据着主导地位。在贝克尔眼中,卢卡奇等人的著作“哲学气息浓厚 ,致 力于探讨美学经典问题,专注于评判艺术价值”。? 这是他心存不满的。贝克尔后来投身于此,积十 几年之功聚沙成塔 ,在美国发展出了另一种艺术社会学。 虽然卢卡奇和戈德曼等人的艺术社会学和贝克尔的艺术社会学都号称“艺术社会学”,但在库恩 的意义上,我们可以将它们看作两种截然不同的范式。它们所要回答的核心问题并不相同,回答的 方法和获得的结论也相距甚遥。
一 、“艺术一社会学的重, 在艺术
以卢卡奇、戈德曼等人为代表的传统的艺术社会学所要回答的核心问题是:艺术与社会之间的 关系是什么?所以,它实际上是“艺术一社会”学,即以探讨艺术与社会之间关系为主旨的学说。他 们对“艺术与社会”之问关系的探讨又基本是“反映论”或反映论的变体。在贝克尔看来,他们总是试 图找出艺术如何“反映”了社会 ,而他们所理解的社会又总是意味着“阶级结构”,“总是用马克思主义 的术语来理解的”l2]。在这里,贝克尔低估了卢卡奇和戈德曼等人艺术社会学的复杂程度。尽管卢 卡奇和戈德曼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但他们实际上已经超越了以往的阶级中心范式。卢卡奇就曾批 评过狭隘地从阶级角度进行的文学研究,进而提出了一套以“整体性”为标准的反映论。方维规就指 出,卢卡奇“以‘整体性’为其‘反映论’的标准和理想”b 。尽管如此 ,贝克尔的基本判断是可以成立 的,那就是他们的理论基本还都是反映论。 实际上,尽管卢卡奇和戈德曼的艺术社会学号称“艺术社会学”,但它并没有多少经验色彩,相 反 ,它却具有浓厚的先验色彩。方维规一针见血地指出,卢卡奇所秉持的“社会整体性”观念实际上 排除了经验研究的可能性 :“他对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解读 ,即把握现实整体(‘总现实’)的 要求,使他陷入另一个抽象公式的陷阱,一开始就用社会整体性观念亦即纯粹的历史哲学视角,把社
[收稿日期]2015—12—26 [基金项目]江苏省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美国艺术社会学研究”(15YSC008)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卢文超(1985一),男,哲学博士,东南大学艺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艺术社会学。
l24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l8卷
会经验的所有单独视角排除在外,以至不可能对特定社会事实的各种单独历史现象进行社会学的探 讨,说到底也排除了各种实证研究” 。与之相似,尽管戈德曼声称 自己想要做实证的科学家,但是, 他的思想本身却具有浓厚的先验色彩。无怪乎德同社会学家西尔伯曼曾尖刻地讽刺说:“戈德曼的 学说至多只能用来说明什么不是文学社会学” 。 卢卡奇、戈德曼等人的艺术社会学重 t~dt-不在社会学 ,而在艺术。他们的艺术社会学的根本目 的是为了评判作品,而不是为了发展社会学。卢卡奇曾盛赞莎士比亚 、歌德、巴尔扎克和托尔斯泰 , 正是因为他们反映了他心日中的“社会总体”。他说 :“几乎一切伟大的作家的目标就是对现实进行 文学的复制。忠于现实,热烈追求着把现实全面和真实地重现——这对一切伟大作家来说是衡量其 创作伟大程度的真正标准(莎士比亚、歌德 、巴尔扎克、托尔斯泰)” 。对此,路茨就指出,卢卡奇“本 人运用‘文学社会学’这个概念的时候 ,几乎一直带着批判的Vl吻”口 。由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在 贝克尔看来 ,他们完全不是社会学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中国故事”期待学术话语支撑——以中国社会学为例.pdf
- “人□社会学”探究式学习教学法的应用.pdf
- “他规”与“我规”——幼儿园进餐活动“规则”的社会学分析.pdf
- “保研夏令营”的社会学分析.pdf
- “内部工程社会学”与“外部工程社会学”——建构工程社会学体系的一种尝试.pdf
- “包容性发展”的社会学解读.pdf
- “双轨政治”重构与农村基层行政改革——激活基层行政研究的社会学传统.pdf
- “失独”问题的社会学解读.pdf
- “导学案”在高中历史学教做互动教学模式中的应用——以《追寻生命的起源》一课为例.pdf
- “广场舞争议”的休闲社会学思考.pdf
- “艺术教育社会学”成为学的思考.pdf
- “过渡型社区”治理问题的政治社会学解析——基于社会资本的视角.pdf
- “逆家长制”是如何产生的——一个历时性的社会学分析.pdf
- “重建前提”与“返回现场”——文学研究的社会学社会史转向及其利弊得失.pdf
- “项目下乡”发生与发展的政治社会学阐释——一个功能主义的分析路径.pdf
- “高校女生失联”的社会学思考.pdf
- 《中国科学技术史·数学卷》、《中国印刷史(插图珍藏增订版)》荣获第四届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_99661.pdf
- 《体育科学》体育社会学2008-2013年研究热点.pdf
- 《历史学笔记》的时空维度.pdf
- 《口笔译研究中的社会学转向》介评.pdf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