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异地高考”公共政策议题争论的背后:一种政治社会学的分析.pdfVIP

中国“异地高考”公共政策议题争论的背后:一种政治社会学的分析.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异地高考”公共政策议题争论的背后:一种政治社会学的分析.pdf

Li丽Lu T an Su氅o I n == 口 李 涛 邬志辉 摘 要 :“异地高考”公共政策议题成为2012年至今中国公共生活的话语热点,其背后 具有复杂的生成缘由和发展逻辑。身处不同利益群体中的中国家长都纷纷打出 “教育公平”的话语旗号,以完成对自我个体利益追逐的神圣化包装。但运用教 育公平话语来期盼达到异地高考问题的各方满意性解决实则困难,因为其背后 深层的公平观很难达成一致。要理解这种公平观难以达成一致的缘由就必须超 越异地高考命题本身,去理解政策设计中针对该议题容易忽视的几项政治社会 学发生根源,如底层政策设计的模糊、个体化中国社会的兴起、农村教育的政 策误区以及 “文凭中国”、“本科出生论”的思想共谋等等,从而为异地高考公 共政策精细化设计提供另一条治本思路。 关键词 :异地高考 ;教育公平 ;政治社会学 ;底层 { 一、“异地高考”公共政策议题 : I { 一个简明的P1题史呈现 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给全国人民带来了希望, 也为我国随后几十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 30多年 后的今天,高考不仅成为中国教育制度最重要的环节, 也是中国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是莘莘学子寒窗 苦读十来年实现自己梦想的一个通道,也是众多父母 为孩子拼搏奋斗十几年后看到子女出路的盼头。然而, 现今关于高考的一个新的问题又展现在我们面前,那 就是 “异地高考”问题。 “异地高考”问题是指随迁子女的高考问题 , 即孩子在其父母工作地区接受教育,能否在其受教 育地参加高考并获得与该地户籍学生相同的录取 政策。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城市的发展 远远快于农村,特别是一线大城市,导致大量人口 从农村向城市和从二、三线城市向一线城市流动。 由于社会流动人口越来越多,随迁子女在受教育地 升学这一现实性问题 日益凸显,尤其是北京上海 等一线城市。随着时间的推移,随迁子女逐渐长大, 渐渐临近高考,然而高考制度与中国的户籍制度 相结合导致随迁子女只能回户籍地参加高考 ,异 中国青 至硒童=Q! 呈 地高考问题引发了争议。目前,北京随迁子女 占 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人数已高达 40.9%,而随迁 子女占上海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人数的比例也超过 40%。这一庞大的数据表明异地高考问题必然引发 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同时也必然要承受社会舆论 的广泛争议。 早在 2008年就有人大代表提议解决随迁子女就 地高考的问题,但却不了了之。2010年 12月,国 务院办公厅公布了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其中提出了 关于 “流动人 口子女在流人地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和 参加升学考试”的试点办法,并把山东、湖南和重 庆列人了试点范围。这是国家首次将异地高考列入 了试点,让不少纠结于子女异地高考的家长看到了 一 丝希望,但让人遗憾的是试点地区并非外来人口 流人较多的地区。2012年 2月 29日,山东省教育 厅在山东省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新闻通气会 上率先打破高考户籍限制,明确提出 “从 2014年 起,凡在山东省高中段有完整学习经历的非户籍考 生均可在山东省就地 (所就学的高中段学校所在地 ) 报名参加高考,并与山东省考生享受同等的录取政 策。”山东省算是中国首批实行异地高考政策改革的 地区,解决了山东省随迁子女回户籍地参加高考的 烦恼,同时让还在呼吁异地高考、教育公平的人们 看到了一线光明,并把注意力转向了京、沪等拥有 优质教育资源同时高考录取分数线较低、录取比例 较大、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人数较多的热门一线 城市。2012年 3月,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表示 “异地 高考方案将在 10个月内公布”,让担心孩子无法在 受教育地参加高考的家长再次看到了曙光。 在此等待期间,京、沪、广等地的随迁子女家 长自发组织为志愿者,多次向当地教育部提交要求 异地高考的公开信,在公共场合进行异地高考的宣 传,并拟成了民间版 《随迁子女输人地高考方案》, 然而这些努力并没有得到教育部的明确答复。与此 同时,上海占海特事件愈演愈烈。户籍地在江西 九江的占海特在 5岁时就随父母移居上海,当她 得知 自己因为户籍问题甚至不能在上海参加中考 时,便走上了维权之路。在此期间,占海特采取了 一 系列的有广泛争议的社会行为来呼吁教育公平, 禁止户籍歧视,一石激起千层浪,把异地高考问 题推到了风口浪尖上。在各地本地户籍和非本地 户籍家长的持续争论和翘首期盼中,在 2012年底 和2013年初,除西藏外各省 (区、市 )异地高考 政策方案陆续出台,其中包括了京、沪两地备受争 议的改革方案在内。两地 “高门坎、严要求”的 方案在各地非本地户籍家长中再次引发轩然大波, 大多数家长甚至直呼绝望。在 “教育公平”理念下 的异地高考公共议题如今仍然在持本地户籍和非 本地户籍的家长中展开着激烈持续的争鸣和交锋,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