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的发展历程及其语法化考察.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休”的发展历程及其语法化考察

“休”的发展历程及其语法化考察 摘要:“休”是个词性和词义颇为复杂的词,也是个具有典型语法化过程的词。本文通过对“休”意义和功能变化的历时和共时考察,剖析“休”的发展历程,并对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语法化现象进行探究。 关键词:“休” 意义 功能 发展 语法化 一、“休”的发展历程 (一)、名词、形容词“休” 1.裘锡圭认为“‘休’的本义应该是人在树荫下休息”如: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诗?周南?汉广》) “休”字正用此义。[1] 甲骨文“休”字作休,表示人在树旁休息。由此义,“休”在古代可以当“树荫”讲。如: (2)愿归骨於山足,依松柏之余休。(《汉书·外戚传》) 当“树荫”讲的“休”又可以引申为动词“荫庇”。如 (3)《先王之令》有之曰:‘天道赏善而罚淫,故凡我造国,无从非彝,无即慆淫,各守尔典,以承天休’(《周语中》) (4)曰:‘其何德之修,而少光王室,以逆天休?’(《周语下》) “天休”可译为“上天的庇护”。 或作“尊者荫庇卑者”之意: 诚上休陛下余光而下依辟公之故也。(《汉书?王莽上》) “上休”可看作“受上位者的荫庇”。 还可作“赦宥”讲。如 (6)“虽休勿休。”(《尚书》) 2.古书里的有些“休”字是作为形容词的。如有“美,善。”意的“休”: “暀暀、皇皇、藐藐、穆穆、休、嘉、珍、祎、懿、铄,美也。。(自“穆穆”已上皆美盛之貌。其馀常语)[疏]休者,《大禹谟》云:“戒之用休。” 休,庆也。 [疏]“休,庆也”。○释曰:谓嘉庆也。《商颂》曰:“何天之休。” (7)无弃尔劳,以为王休。(《诗经·民劳》) (8)皇帝休烈,平一宇内,德惠修长。(《史记》·秦始皇本纪) (9)清意以昭待上帝命,天其重命用休。(《史记》·夏本纪) (10)向见尚书洪范,箕子为武王陈五行阴阳休咎之应。(《汉书》·楚元王传)师古曰:「休,美也,音许求反。它皆类此。」 又可以用为“安、心安”。 (11)作德心逸日休。(《尚书》) 在两汉及稍后,“休”作为一个美感词汇使用,构成了不少新的语词。“休烈”意指辉煌美好。 (12)大义休明,垂于后世,顺承勿革。(《史记》·秦始皇本纪) (13)孟康曰:「语,古语也。言地之有汉,若天之有河汉,名号休美。」(《汉书》·萧何曹参传) (14)今陛下念思祖考,术追厥功,图所以昭光洪业休德。(《汉书》·贾邹枚路传) (15)使群下得望盛德休光,以立基桢。(《汉书·匡衡传》) 大概是基于“休”的这种意义,后期“休”被广泛用于人名之中。如: 夏五月丙辰,帝疾笃,召中军大将军曹真、镇军大将军陈群、征东大将军曹休、抚军大将军司马宣王,并受遗诏辅嗣主。《三国志》:卷二 正始中,骠骑将军赵俨、尚书黄休、郭彝……《三国志》:卷十一 及赵青龙者,杀左内史程,浑闻,遣壮士就枭其首。 《三国志》:卷十六 诸葛诞字公,琅邪阳都人,诸葛丰後也。《三国志》:卷二十八又前关羽围樊、襄阳,襄阳男子张嘉、王休献玉玺,……《三国志》:卷三十二 吴大将军孙綝废其主亮,立琅邪王……(《三国志》:卷四十三) 孔休名观,为荆州主簿别驾从事,见先主传。(《三国志》:卷四十五) 休元名习,南郡人。(《三国志》:卷四十五) 夏五月,鄱阳太守周鲂伪叛,诱魏将曹休。(《三国志》:卷四十七) 孙休字子烈,权第六子。(《三国志》:卷四十八) 3.“休”还有一些未延续下来或不常见的古意,如: “休”可以作“节俭”讲: “ 瞿瞿、休休,俭也。(皆良士节俭。○瞿,居其反。) [疏]瞿瞿、休休,俭也”。○释曰:李巡曰:“皆良士顾礼节之俭也。”《唐风·蟋蟀》云:“良士休休。”毛传云:“休休,乐道之心。”皆良士节俭也。 休,无实李。(一名赵李。)痤,妾虑李。(今之麦李。)驳,赤李。(子赤。) [疏]“休无”至“赤李”。○释曰:别李属也。李之无实者名休。郭云:“一名赵李。”痤,妾虑李。郭云:“今之麦李。”与麦同熟,因名云。李之子赤者名驳。 栖、迟、憩、休、苦、喟、齂、呬,息也。[疏]“棲迟”至“息也”。○释曰:皆止息也。休者,止而息也。“疑、休,戾也”。《尔雅注疏》郭璞 邢昺○释曰:戾,止也。《书》曰:疑谋勿成。《月令》云:百工休是。疑、休皆为止也。魏晋以后,“休”作为一个使用者渐渐少了,许慎的《说文》有关。 120回 572 678 84.4﹪ 《醒世姻缘传》 206 267 77.4﹪ 《金瓶梅》 515 682 75.5﹪ 《三国演义》120回 298 364 81.9﹪ 《红楼梦》120回 40 60 66.7﹪ 早期的白话文作品中,副词“休”占据了极大的地位。常常构成固定格式存在,如:“休要见怪”、“休得无礼”等等。 (四)、助词“休”。 近代汉语还出现了“休”的后起义。作语气助词的“休”:相当于“罢”,“了”。 (35)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